母丁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捂出人命的月子,为什么你们还没坐够
TUhjnbcbe - 2023/4/1 11:50:00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中国,“坐月子”的民间习俗经过“中国婆婆”的倾情演绎,如今已成为一种奇葩式存在。而坐月子中暑甚至丧命的新闻,也差不多成了月经帖,隔三岔五就会出现——近日,山东淄博产妇因“捂月子”中暑身亡的消息就是一例。

一个普遍共识是:现代医学早已证明,传统坐月子的很多做法不仅对产妇健康无益,甚至还会带来潜在危害。更有媒体直言:传统坐月子无异于“中国式谋杀”!

然而,为什么我们每年都在进行科普和讨论,坐月子这个话题却始终绕不过去?

一种中国特色病

所谓坐月子,是指妇女在生产过后调养身心的一种习俗,时间约为一个月,大致对应现代医学中的定义“产褥期”。中国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时要注意“捂”,应紧闭门窗、穿长袖长裤、戴帽子,同时不能洗头、洗澡、碰冷水等。

事实上,因捂月子导致中暑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疾病,在医学上被称为“产褥中暑”。

据国内权威教科书《中华围产医学》介绍,产褥期产妇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以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急性疾病,称为产褥中暑(puerperalheatstroke),亦称为产褥期热射病。

而根据《河南省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报告》,产褥中暑占该省当年孕产妇死因构成比的4%,居第五位。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已有明显进步,但仍可从中窥见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产褥中暑的发生,与“避风寒”的风俗及气候有重要关联。很多产妇受旧风俗影响,月子里为“避风”而紧闭门窗,居室通风条件不良,又不能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更有甚者,还要求产妇戴帽、盖棉被、着长衣长裤、扎袖口裤腿,相当于人为造成一种中暑环境。

然而,丁香诊所妇产科医学总监、国内著名产科医生田吉顺表示,在国际权威教科书《威廉姆斯产科学》《高危妊娠》等文献中,几乎没有相关研究,这简直不可思议!

不过细想一下,其实也不难理解——看看英国凯特王妃就知道了:年5月初,凯特王妃在诞下小公主不到10小时后,就穿着短裙与公众见面。以西方人如此“百无禁忌”的风格,哪里可能中暑?也就根本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做什么研究了。

▲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抱着刚出生的小公主露面

坐月子更像一种“仪式”

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坐月子这种习俗的形成与其说是基于医学,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是产妇实现从人妻到人母、从外人到家人角色转换的重要过渡。社会学研究认为,坐月子在传统家庭文化中,其实还具备独特的社会功能。

关于坐月子最早的文字记载,并非见于医学典籍,而是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记》第12篇《内则》的内容是关于家庭内部父子、男女所应遵行的规则。其中写道:“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夫使人日再问之,作而自问之,妻不敢见,使姆衣服而对,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

说人话就是:妻子将要生产,到了临产的月份,就要搬到侧室待产,在这期间,丈夫要派人一天两次去问候。到了临产的时刻,丈夫要亲自前去问候;这时候妻子不敢露面,就派贴身女仆穿戴整齐回答丈夫;孩子生下以后,丈夫还要一天两次派人去问候。

《礼记》甚至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生产前后应遵守的不同礼仪。也就是说:同样是生孩子,平民村妇跟贵族妇女坐月子的方式都不一样。

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子嗣的延续,而分娩又异常辛苦且具有很大危险性,产妇顺利诞下婴儿会被家族视为有功之臣而特别照顾。一定程度上,坐月子作为一种文化仪式把产妇提高到家庭内部“至高无上”、“重点保护”的地位,营造了一种相对有利的亲情和伦理氛围。

也有学者从父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坐月子最早起源于生殖污秽禁忌。美国学者费侠莉在《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上的性》一书中揭示,由于分娩是一件污秽的事,产妇可能把风险带给婴儿和与她接触的人,所以直到产后恶露停止,胎盘按照测定的方位掩埋前,这个产妇都将被仪式隔离,即“坐月子”。

▲刘涛在《芈月传》中的生产镜头

“陋习”这个锅,谁来背?

宋代以后,随着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逐步演化出今天广为人知的坐月子习俗与月子禁忌,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宋著名医学家陈自明编著的妇产科医书《妇人良方大全》。

《妇人良方大全》产科部分分为五个门:胎教门、妊娠门、坐月门、产难门、产后门。其中,“坐月”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坐月子”完全是两码事,指“临产”,换成现代医学名词叫做“围产期”;产后的护理保健则放在”产后门“,意即我们所说的”产褥期“。

古代医者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对产妇产后的保健调养,往往包含了一些巫术成分。

如陈自明在《妇人良方大全》中说,产后要清洗所有的血衣,同时不得在太阳下暴晒,以免邪气入侵。另一位医家唐慎微说,如果想用赤小豆治疗产后血晕症,需配以能够“荡涤邪秽”、“禁咒*神”的东流水和服。有时治疗产后虚损还需要祝词配合。另据明朝《普济方》记载,一个产妇因为产后“遮护太密”,睡醒后昏昏如醉,不省人事。医生在用愈风散治疗时,说了一段祝词:“服之必睡,睡中必以左手搔头,觉必醒。”不久,产妇果然苏醒。

不过,以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妇人良方大全》中也有不少相当靠谱的建议。

按许多婆婆们的说法,坐月子不可下床,要躺一个月。但宋朝医生告诉你,没必要这样,只是不宜“强起离床行动、久坐或作针线,用力工巧”,适宜的活动是完全可以的。

而对于常常被忽略的产后抑郁症问题,书中也有涉及。“产后气血大伤,心神易浮,不耐惊恐忧悲,宜多加防护,静心休养。”这是在提醒产妇的家人,要密切留意新妈妈情绪的细微变化,帮助她们放松心情,舒缓焦虑。

▲中川忠英在《清俗纪闻》中描绘的18世纪产妇休息图

这样坐月子很危险

在中国式“坐月子”是否科学的问题上,知乎上有一个高票答案: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随着生活和医疗条件改善,许多至今仍然存在的“月子禁忌”已变得有害无益。

年,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研究员StrMA通过对中国山西农村地区六组母子的研究发现,孩子的佝偻病和妈妈坐月子期间不晒太阳有一定关联。原因是妈妈缺乏阳光照射,乳汁中会相应缺少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骨骼发育所需钙的吸收至关重要。

此外,发表在学术期刊《妇幼健康杂志》(MaternalChildHealthJourna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对中国农村的多名女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月子禁忌与慢性痛的发生率没有显著联系,反而一些月子禁忌会对女性健康有负面影响,例如不刷牙容易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

年,华中科技大学毛丽梅博士针对产褥期疾病的影响因素研究,颠覆了大多数月子禁忌:不摄入蔬菜水果、完全不运动更可能导致肛肠疾病;不洗澡则会增加生殖泌尿系统感染风险;产褥期洗澡、洗头和腰腿痛并无直接关联;肉类摄入量大是乳腺疾病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来自“月子病”的诅咒

既然如此,被坐月子折磨了几千年的中国女性,却为何至今仍不愿抛弃这一过时的习俗?

年发表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健康》(BMCPublicHealth)的一份研究论文显示,在多名来自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女性中,有20%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吃任何蔬菜,大约80%的女性不吃任何水果,仍有60%~80%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洗澡不刷牙不踏出家门一步;有趣的是,“月子禁忌”通常都由家庭中年长的女性(例如产妇的母亲或者婆婆)严格把关,虽然年轻的新妈妈们也抱怨“坐月子”期间生活的极不舒适,但大多数还是选择听从长辈的安排。

除囿于长辈的权威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月子病”的诅咒。

有调查表明,很多妇女觉得“坐月子简直就是受罪”,可明知是受罪,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就怕今后得病了后悔莫及。然而,在正规医学教材和研究文献里,根本找不到所谓“月子病”的说法。如果非要说它是种病,那也其实是心病使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晓莉、王燕和周穗赞曾在全国个县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调查了名0~24个月的幼儿母亲,发现在产褥期不洗头、不刷牙、不洗下身、不正常活动、不晒太阳、不开窗通气及有饮食禁忌的妇女分别为71.9%、45.4%、37.5%、23.1%、55.6%、37.2%和61.9%。由此可见,诸多传统坐月子禁忌在民间还是有很多拥趸。那么这些禁忌行为真的能减少产妇的患病几率吗?答案是否定的。

研究显示,随着月子里禁忌行为的增加,产妇患病的危险性也不断增加,各种禁忌行为不会减少产后2年内患病的危险。

可见,坐月子绝非简单的科学问题,更是一种浓郁的文化现象。虽然现代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各种统计数据、研究报告都告诉我们,很多传统的“月子禁忌”并没有坚实的科学证据,但是信不信,却不仅仅是科学说了算。

来源:综合南都周刊、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广州日报、上观新闻、丁香医生、果壳网等报道

编辑:刘艳美

实习生:高彦雄

1
查看完整版本: 捂出人命的月子,为什么你们还没坐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