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炳厚跟刘渡舟实习一年,受益终生
TUhjnbcbe - 2022/7/24 17:27:00
1辨证精严,遣方入微

某礼拜天,吾与刘老下棋,吾师弃马回护七步兵过河,名曰神仙指路,下棋三局,吾皆遭惨败。欲求再弈,开饭光阴已到。吾师欢欣鼓舞,餐饮逾常,吾心却久久不能清闲,视食而不能进。吾师见而笑曰:“思量过分悲伤肝,汝能触事如斯费心,长此下去,必伤于脾,今余授汝一方,以备后用。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载开胃进食汤(含*参、土炒白术、云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藿香、木香、厚朴、砂仁、丁香、生麦稻芽、建神曲),医治饮食不馨或纳少,凡因脾胃空虚、运纳无权者,投之即效。”

数往后,临床遇一脾虚纳呆患者,刘老即用上方。三往后,病人喜来奔告:“服药后,脘闷消散,饮食倍增,总有欲食感,不知食几多为好?”吾师说:“胃气始复,食量应渐渐而增,以防重损脾胃”。

后又遇一位不食病人,吾欲投“开胃进食汤”,师摇头曰:“这人知饥而不能食,乃为胃强脾弱。胃强,受纳寻常,故知饥;脾弱,失其健运,故不能食。正宜‘消食健脾丸’,遂改成汤剂(即平胃散加炒盐、胡椒、麦芽、山查、白蒺藜)。”听毕,真让吾线人一新,称赞不已。

四十年来,吾辨证使用此二方,屡屡赢得佳效。如年,治吾院一刘姓患儿,男,七岁,其母告曰:患儿永恒食少,多方检验未发掘器质性病变,请调理。审其证,见其面色少华,毛发*枯,形小体瘦,年虽七岁而与四、五岁者无异,舌淡苔白,脉细关滑。问询患儿,屡屡胃脘胀痛,大便溏薄。

综观上证,诊为脾胃空虚,“形不够者,温之以气”,拟“开胃进食汤”化裁。处方:*参三钱,土炒白术六钱,云茯苓三钱,炙甘草一钱,陈皮、半夏、藿香、佩兰、木香、厚朴、砂仁各二钱,丁香一钱,生麦稻芽、建神曲各三钱。进药五剂,饮食增长,胃脘胀痛、便溏顿瘥,遂停药注重观测,患儿面色逐步转华,日趋天真喜动,饮食递加,平衡每年身高竟长十厘米,两年后,比同龄者体质有过之而无不及。

吾师所授二方,主治皆为不食,病位均在脾胃,但病因、病机不同,遣方治法也异,二方各臻其妙。看来吾师辨证之精严,遣方之入微,不愧人师,足堪模仿。

2自出机杼,益人机灵

吾随刘渡舟教师临证,发掘刘老每重用附子时,必用食指重诊尺脉,不解其故而请示之。师曰:“汝真蓄志!余不负汝。附子虽能回阳于刹那,祛寒止痛,神效非常,但其性大*,古今服中药中*者,附子居于首位,切弗成滥用。附子又属大辛大热之品,最易伤阴,凡所有阳证、火证、热证、阴虚血衰,均须慎用,更弗成重用。而虚寒宿疾,又一定重用之,取其药力专注,能疾速驱病,但须中病辄止。而详细用量,以适当病情为中心。余重用附子,根据有三:即病症必见形寒肢冷,舌象必见清润有津(不拘何苔),脉象一定尺弱无力,不能浮大长数。”

吾又问:“重用附子,除脉、舌、症外,尚有何方法?”师曰:“还须配伍恰当,解附子热莫过知母,解附子*莫过干姜。”又问:“煎法有何奇妙?”师曰:“余用附子三钱以上必先煎,用量愈大,煎的光阴愈长,若量过一两,必先煎四特地钟以上,皆在去其*而保其性。”

吾师医训,虽字句未几,却精辟至要,实属阅历之谈,颇能益人机灵。多年来,吾临证用附子,皆以师教为准则,效佳而无弊。

3医贵通变,药贵适当

妇科经行腹痛,临床最为常见,病因病机繁杂,施治甚为辣手,通常效不从心,遂请示刘渡舟教师。

 

师曰:“欲治此病,先明其理,把握其证。大概经后腹痛多虚,经前腹痛多实,两者又以实证常见,实者或为气滞血瘀,或为寒凝血滞。个中,气滞血瘀者屡屡胀痛并见。胀为气滞,痛为血瘀,临床务须查明以孰为主,胀过痛者,乃气滞其血,痛过胀者,乃血凝碍气。前者宜用‘加味乌药散’,后者宜用‘能耐虎魄散’。二方同出于《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余考证多年,其效甚优,汝可一试”。吾闻之,大喜过望,连夜攻读,以待临证一用。

来日诰日,余遇一青年女患者,证见月信后愆,色紫有块,经行腹痛,痛过于胀,舌边有紫斑,苔薄白,脉弦细。揆诸病情,诊为血凝碍气,即投“能耐虎魄散”原方三剂,满认为药证合扣,必有捷效,不虞治与愿违。

翌晨,患者持药来找,言药后腹痛反剧,通宵未眠。吾蛊惑不解,请师会诊,师重审其证,六脉弦迟,腹痛且凉,询知腹痛以开水袋敷之为快。

师见吾套用“虎魄散”,审视而笑曰:“明朝杜士燮有如许两句话:持鉴以索貌者不能得其腠理,而按方以索病者不能神其灵活。汝犯此弊也!本例虽有血瘀气滞,但重责于寒,乃血为寒凝,血凝气滞,治宜温而通之,应以温经散寒,活血行气。汝用‘虎魄散’,亦非绝对弗成,但一定介入温热药,方有树立。”遂将余药捡出世地,又加肉桂二钱,越发附子、干姜各三钱,嘱病人当即煎服,且忌生冷,避寒凉,药后定来复诊,以观其效。

患者复诊曰:“药后血块霎时大减,腹胀痛瘥。”吾问询:“汝既往是不是仅在经初有血块、腹痛?”答曰:“既往腹痛,血块贯于一直,且痛势递加。”看来,效属药功,惟经期腹痛递加,冥思难懂。

又请教吾师,师曰:“血愈去,阳愈虚,寒更甚,血愈凝结也。”闻后,甘拜下风,看来吾师查证之详,辨证之精,用药之妙,不失为一代名士,临床巨匠。

4谦恭勤学,尊重同志

吾卒业试验期间,临证遇一下颌关节痛楚患者,一诊失效,二诊仍旧,吾搜肠刮肚,手足无措,请吾师会诊。吾师见其寒热不著,顺手开出“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未行加减。

吾问:“何以用此方?”师曰:“这是从陈慎吾陈老那处学来的。说来尚有一段插曲:一次,世界中医诸老在南边开传授会议,某老说:‘我身患下颌关节痛一疾,已延十载,叠治未瘥,请求诸老,孰以高诊?’默然少焉,陈老说:‘鄙人鄙人,布鼓雷门,愿以一试’。即开‘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预会期间,某老连进三剂,竟痛止病除,诸老称颂不已。今后余用此方医治下颌关节痛,屡治屡验,本例仍用此方,以期必效。”

患者逾周复诊,曰:“数年之疾,三日痊可,真乃神医。”药既有用,仍宗前法,吾师又以原方减小剂量,嘱继服三剂,以竟全功。随访一年,病情悉愈,所有如常。

吾师道高望重,尚如斯谦恭勤学,尊重同志,这类风仪,使诸门生闻之寂然起敬。

5精晓摄生,理简效宏

刘渡舟教师不仅医术高超,况且对摄生之道也很有研讨。

师曰:“常人四十五岁到五十五岁之十年,是为末年身材强壮打底子的十年,可称是摄生的关键。而四十五岁左右,又是人体阴阳气血兴衰的转移点。

四十五岁曩昔为成长、发育阶段,此时脏腑功效强健,尽管阴阳气血有所耗伤,唯有实时憩息、给养,很快即能复原如常。

而四十五岁今后,人体脏腑功效始衰,阴阳气血生源缺乏,但人之爱好、奢求未减,人仍好动而不好静。譬若有片子、戏剧仍然要看,贪求酒色,七情不节,劳役逞强,不知自量,最易虚损,又难以增长。

逾五十五岁,人之爱好、愿望淡泊,多喜静而不喜动,损伤路径亦由之大减,无大虑矣。若不明其理,仍然妄做放肆,以至体质空虚,易罹疾病,病后体虚难复,气血日亏,渐成阴阳俱虚,五脏内伤,无疑暮年痛楚不胜,体弱而寿减”。

吾师从年数方面阐明摄生,虽为沧海之一粟,但这一粟,却别开生面,特地名贵可贵,特录于此,以供读者品尝。

本文根源:《北京中医》

年3期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炳厚跟刘渡舟实习一年,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