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一号:*耆25g当归10g大枣30g
补脾一号:*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冠芥蒂一号:薤白10g瓜蒌皮10g川芎8g丹参25g
疏肝一号:柴胡10g白芍药15g炒枳壳10g甘草6g
定踹一号:炙麻*10g杏仁10g甘草6g
胃炎一号:*连6g蒲公英20g威灵仙10g
排石一号:款项草30g炙大*8g车前草30g
降酶一号:垂盆草30g马鞭草30g茵陈20g
降糖一号:天花粉30g*连10g*箭羽10g
肠炎一号:*连6g木香6g白芍药15g
解*一号: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6g
滋阴一号:生地*15g麦冬15g玄参15g
化湿开胃:炙半夏10g化橘红15g茯苓15g甘草5g
活血化瘀: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红花10桃仁10g
通络止痛:全虫6g蜈蚣1对僵蚕10g
温经散寒:制川乌6g草乌6g细辛6g威灵仙15g
各式疾病的必用药十足头疼,必用川芎;
十足痛苦,必用元胡,
十足气虚,必用*芪;
十足虚脱,必用人参;
十足贫血,必用阿胶;
十足出血,必用三七;
十足气郁,必用香附;
十足便秘,必用大*;
十足肝郁,必用柴胡;
十足热*,必用二花;
十足阳虚,必用附子;
十足热病,必用犀角;
十足妇科,必用当归;
十足外感,必用荆芥;
十足失眠,必用枣仁;
十足郁证,必用合欢;
十足面瘫,必用白附;
十足腿病,必用牛膝;
十足头病,必用天麻;
十足阳痿,必用羊藿;
十足阴虚,必用麦冬;
十足咳嗽,必用杏仁;
十足吐逆,必用半夏;
十足中*,必用绿豆;
十足诸风,必用防风;
十足鹤发,必用首乌;
十足风湿,必用灵仙;
十足骨病,必用川断;
十足咽喉,必用桔梗;
十足失音,必用大海;
十足腰痛,必用杜仲;
十足尿石,必用款项;
十足虚热,必用青蒿;
十足牙疼,必用细辛;
十足*疸,必用茵陈;
十足闭经,必用益母;
十足淋症,必用车前;
十足鼻塞,必用辛夷;
十足乳少,必用山甲;
十足目赤,必用栀子;
十足目昏,必用青葙;
十足鸡眼,必用鸦胆;
十足呃逆,必用柿蒂;
十足疝气,必用橘核;
十足胀满,必用槟榔;
十足汗症,必用浮麦;
十足阴痒,必用蛇床;
十足痰厥,必用皂荚;
十足遗尿,必用桑蛸;
十足疮疡,必用麝香;
十足白斑,必用陀僧;
十足疥疮,必用硫磺;
十足蛇疮,必用雄*;
十足不孕,必用石英;
十足耳鸣,必用磁石;
十足痰多,必用竹沥;
十足癌症,必用蛇草。
罕用中药配伍蒲*合五灵脂,名发笑散,能祛瘀止痛。
当归合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高良姜合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玄胡合金铃子,名金铃子散,能治腹痛。
吴茱萸合*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肉桂合*连,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
女贞子合旱莲草,名二至丸,能补肾阴。
半夏合硫*,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
知母合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热。
破故纸合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肾寒泻。
木香名*连,名香连丸,治红白痢疾。
枳实合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
芡实合金樱子,名水陆二灵药,止遗精。
*柏合苍术,名二妙散,治湿热成痿。
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生姜合红枣,能妥协营卫(气血)。
赤石脂合禹余粮,能涩大肠。
半夏合*连,能宽胸止呕,化痰浊郁结。
柴胡和*芩,能清肝胆热。
桑叶合菊花,能清头风热。
柴胡合白芍,能疏肝和肝。
附子合肉桂,能温下元。
*柏合知母,能清下焦湿热。
桑白皮合地骨皮,能清泻肺热。
丁香合柿蒂,能止呃逆。
鳖甲合青蒿,能滋阴退骨蒸潮热。
杏仁合贝母,能化痰止咳。
山药合藊豆,能补脾止泻。
木香合槟榔,能理气止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升麻合柴胡,能提高中气下陷。
常山合草果,能治疟疾。
葱白合豆豉,名葱豉汤,能通阳发汗。
枳实合竹茹,能和胃止呕。
*参合花粉,名参花散,治久嗽气喘。
茯神木合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挛痛苦。
甘草合绿豆,能解百*。
*耆合当归,名补血汤,治贪血及产后无乳。
白芍合甘草,名芍药甘草汤,治拘挛腹痛。
川芎合土茯苓,治肝郁头痛。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
台乌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
香附合*连,名香连丹,治火郁胸满痛。
葵子和砂仁,治乳痈。
杏仁合小茴香,治疝气冲逆做痛。
槟榔合南瓜子,治绦虫。
甘草合桔梗,名桔梗汤,治肺痈咳嗽,痰中有脓。
生姜合陈皮,治吐逆不只。
生姜合竹茹,治呃逆不只。
荆芥合白矾,名三癇丸,治赤子惊风及癇证。
荆芥合槐花,名槐荆丸,治痔漏。
槐花合*芩,治妇人崩漏。
侧柏叶合白芍,治妇人月信过量。
陈皮合藿香,名复生散,治霍乱吐泻。
厚朴合贝母,止咳嗽,开郁消食去胀。
蛤粉合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肿不寐,并赤子百日咳。
白矾合硫*,治白癜风。
白矾合*腊,名矾腊丸,治痈疽恶疮。
白矾合皂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风尚闭。
皂角合菖蒲,名皂荚散,治鼻寒不得喘气。
百合合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带血。
乌梅合川椒,名杀虫丸,治蛔虫,蛲虫。
赤小豆合当归,治大便下血。
血余炭合百草霜,治妇女崩漏。
中药学重心比较1金银花和连翘金银花:清热解*影响较强,为治痈肿疔疮阳症的要药(表里痈),是清热解*中的分散风热药,兼可凉血止痢,露剂清热解*。
连翘:苦寒,清心火,解*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为诊疗瘰疬痰核的要药,又为清热解*药中的分散风热药。
2柴胡和升麻柴胡:辛劳寒,肝胆经。其性升散可疏少阳之邪,为诊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烧,有优秀的分散退热影响;归肝经疏肝解郁;又散升阳举陷。
升麻:辛甘微寒。肺脾胃大肠经。解表药中的清热解*药,尤善解阳明热*;又可颁发透疹。最为麻疹之专药。升提中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
3石膏和知母石膏:辛甘大寒。肺胃。生用,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泄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证的要药,又可清肺热泻胃火,煅后含蓄生肌。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清泻肺胃肾上经之火,甘寒质润,养肺胃肾三经之阴液;既清气分实热,又清相火退虚热。
4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苦甘微寒。肺心经。清热化痰,性凉而甘又能润肺止咳,尤宜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症;又可散结消肿,诊疗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浙贝母:苦泻寒清,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影响均强于川贝,临床多用于诊疗风热、炎热、痰热咳嗽及瘰疬、瘿瘤、疮痈和肺痈等。
5附子和干姜附子:辛甘热。有*。心肾脾。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且可散寒止痛,治寒痹痛苦较剧者。回阳救逆配伍干姜,补肾阳配伍肉桂。
干姜:辛热。脾胃心肺经。入脾胃而擅长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脾胃寒症;入心经,回阳通脉助附子回阳救逆;兼入肺经,温肺散寒化痰饮。
6肉桂和桂枝肉桂:辛甘热。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为诊疗命门火衰之要药,有引火归原,益阳消阴之功;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治沉寒。
在补气血方药中,适配肉桂,尚有温运阳气,鼓励气血成长的成效。
桂枝:辛甘温。心肺膀胱经。解表特性:风寒表实无汗证,表虚有汗证;又可温经通阳,行里抒发,有温通一身阳气,流通血脉的成效。
7丹参和红花丹参:苦微寒。心肝经。活血化瘀要药。精深诊疗各式瘀血症状。性寒,又可凉血,以血热瘀滞用为佳,有“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之说。不过丹参没有补血成效。活血调经,为妇科要药,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红花:辛温。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除诊疗妇科经产诸证外,尚可诊疗癥瘕累积,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等瘀血阻碍之证。
8益母草和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为妇科经产之要药,故有“益母”之称;又利水消肿,对水瘀互阻的水肿尤其恰当;兼可清热解*。
泽兰:与益母草宛如,为活血利水药。
9天麻和钩藤天麻:甘平。肝经。息风静痉,平抑肝阳,因影响宽厚,凡惊痫抽搐、昏迷头痛,不管寒热底细,皆可运用,为诊疗昏迷的良药。素有“定风草’之称;又可祛外风,通经络,诊疗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钩藤:甘微寒。肝心包经。息风静痉,为诊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罕用药,因影响和气,亦多用于赤子。又可清热肝热,平肝阳诊疗怒火头痛、肝阳昏迷。
10龙骨和牡蛎龙骨(安神):甘涩平。心肝肾经。重镇安神之要药,可用于诊疗各式神态异常之证;又可平肝潜阳,用于肝阳昏迷;味涩含蓄,尤擅长含蓄固涩,诊疗滑脱诸证。
牡蛎(平肝息风):咸涩微寒。肝肾经。咸寒质重,擅长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味涩,煅用有含蓄固涩、制酸影响。
重镇安神常与龙骨相须为用。
11人参、*氏、*参和甘草人参:甘微苦微温。心肺脾经。大补精力,诊疗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之重危证候的要药。脾为生化之源,肺为主气之脏,精力壮盛则脾肺之气自足,故可补脾肺之气,为诊疗脾肺气虚之主药。精力充足,又可生津、安神
生血,摄血,壮阳,故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
*芪:甘微温。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唯一的一味补气升阳药;补肺气,益卫气固表止汗;补气利水消肿;又能补气以托*生肌。
*参:甘平。脾肺经。善补中气,又益肺气,为脾肺气虚罕用药;气能生血,气旺生血,气旺津生,因此又有养血生津之效。功似人参,可代用。不如人参大补精力,且药力薄弱,故重证,急证仍需用人参。
甘草:甘平。心肺脾胃经。性平,影响宽厚,此时影响取决于五味,显露了甘味药的特性。甘补:益心气,补性格;甘润:润肺祛痰止咳;甘缓:和气药性,缓急止痛;甘和:妥协脾胃;甘:能解*。
12白术和苍术白术:苦甘温。脾胃经。甘温补气,单调健脾,未补气健脾的要药;燥湿利水,脾虚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证用之甚宜;固表止汗安胎,均与补气健脾影响相关。
苍术:辛劳温。脾胃经。辛散苦燥力强,内燥中焦湿浊健脾,外祛风湿发汗解表(内湿外湿)。风湿痹症胜湿者,外感风寒夹湿尤宜。富含VA,诊疗夜盲症。
13生地*和熟地*生地(清热凉血):甘苦寒。心肝肺经。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入营分、血分,故为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要药。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