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区分花脸香蘑和紫丁香蘑
花脸香蘑Lepistasordida和紫丁香蘑Lepistanuda隶属于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蘑属(Lepistasp.),二者均属于香蘑属中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珍稀食用菌,在国内野生菌交易市场上属常见品种,鲜菇的市场价格在60~元/kg左右[1]。花脸香蘑一般在初夏至夏季群生或近丛生于田野路边、草地、草原、农田附近、村庄路旁。紫丁香蘑一般在秋季至初冬群生林中地上,有时近丛生或单生。可喜的是,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不断努力,花脸香蘑的人工栽培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突破,并陆续在云南、贵州、四川及东北等地区得到了小范围的推广栽培,经济效益较好[2-3]。因此,当地人民除了到野外采食该野生菌外,还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美味的花脸香蘑。相比较而言,紫丁香蘑种植技术还处于科学研究阶段[4-5],有报道[6]称欧洲,中国台湾地区有栽培紫丁香蘑的企业,但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中国大陆,虽然也可以人工栽培该菌,但其栽培技术还无法大规模进行示范推广,如若想采食加工该菌,主要还是依靠天然的野生资源。
由于二者在形态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而常常被人们笼统地当作“紫晶蘑”、“紫花脸”、“米汤菌”或者“兰花菌”拿到市场上售卖,极容易混淆,民众甚至食用菌行业相关人员都无法准确鉴定二者的“身份”。总结下来,二者的主要差异主要集中在菇体大小、颜色、气味[7]以及特异性基因片段[8]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大小从整体上来看,花脸香蘑菌柄显得细长苗条,菌盖较薄,幼菇期较容易平展,边缘常呈波状或花瓣状。而紫丁香蘑菌柄显得短而粗壮一些,菌盖较肥厚,幼菇期一般不易平展,成熟老化后才会慢慢展开,边缘往往呈小锯齿状,其更像是一个穿了紫色服装的“牛肝菌”,粗壮肥厚。
二、颜色花脸香蘑子实体一般为淡蓝紫色或淡紫罗兰色,成熟老化后渐变为淡紫色、肉粉色,菌盖的中心会慢慢出现水浸状条纹,并向边缘延伸。紫丁香蘑子实体一般为亮紫色或紫丁香色,成熟老化后渐变为肉粉色至肉白色,菌盖光滑,湿润,且不会出现水浸状条纹。
三、气味花脸香蘑菇体气味浓香,相较而言,紫丁香蘑菇体气味相对较淡,属清香型菌类。
四、基因片段除了依靠形态特征可以区分以上香蘑属真菌外,还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别,比如一些特异性基因片段,包括nrDNA-ITS、nrDNA-LSU或nrDNA-IGS等等[8]。当然,为了得到更准确可靠的鉴定结果,需要在传统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再结合多基因条带进行综合比对,这才是目前食用菌分类鉴定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手段。
图1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花脸香蘑栽培出菇图片(a:幼菇期和成熟期,b:老化期)
图2紫丁香蘑图片(c:幼菇期,d:成熟期,e:老化期)
注:图2-c为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紫丁香蘑栽培出菇图片(岳万松供图)
参考文献:
[1]胡会泽,图力古尔,张锁峰.五台山“台蘑”资源调查[J].菌物研究,,18(1):10-19.
[2]陆欢,徐宁,王春晖,等.花脸香蘑高效栽培技术[J].食用菌,,41(3):57-58,61.
[3]盛春鸽,王延锋,潘春磊,等.花脸香蘑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39(3):1-4.
[4]戴彩云,催晓明.茶园自生食用菌紫丁香蘑的驯化栽培[J].贵州茶叶,,1(1):24-26.
[5]岳万松,刘绍雄,郭相,等.一株野生紫丁香蘑的分离鉴定及其菌种扩繁技术初探[J].食用菌,,42(4):29-32.
[6]周峰,王瑞娟,李玉,等.珍稀食药用菌紫丁香蘑的研究进展[J].食用菌学报,,17(4):79-83.
[7]桂明英,马绍斌,郭相,等.西南大型真菌(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8]李佳佳.香蘑属DNA条形码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供稿:菌种与资源研究中心岳万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