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湘教版湘科版科学四下册教师用书可下
TUhjnbcbe - 2022/4/5 17:05:00

不会
  
  物提出问题。2.能以问题作为驱动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猜想与假设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2.能够在观察实验中搜集数据,实验后整理信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观察、实验搜集1.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观察活动。2.会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内容。3.学会使用测力计。制作能读懂制作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制作。数据搜集与处理1.掌握搜集信息的方法。2.会整理观察实验中获得的数据。3.能应用曲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表达与交流1.能够借助数据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2.善于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吸取其中的正确部分,并能认识到这是有效的学习策略。评价1.在分析数据的活动中能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价。2.能客观地分析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带来的好处与负面影响。表3活动器材及课时安排单元课题活动器材准备课时安排植物的一生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师准备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果实实物“观察种子结构”:浸泡过的胚比较大的种子、放大镜、镊子、培养皿。“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种子、培养皿、吸水纸。5~6学生准备“搜集并认识种子”:各种各样的种子。“播种”:花盆、花铲。“观察种子破土而出”:透明玻璃杯小苗快快长学生准备尺子、植物开花结果学生准备观察花和果实:植物、小袋子“整理我们的种植记录”:观察记录单教师准备切开的辣椒、镊子、手套、白纸有关植物一生趣闻的资料生生不息花开花落为哪般教师准备1、开花植物的花蕾(或实物、图片);身边常见开花植物的花朵。2、放大镜、镊子、白纸。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7~8无心插柳柳成荫教师准备易于利用扦插技术繁殖后代的植物的茎(如:大蒜、太阳花、马铃薯)、花盆、枝剪。翩翩雌与雄教师准备新鲜鸡蛋、放大镜、实验记录表。其他动物繁殖后代的相关资料。科技发展话克隆教师准备有关克隆技术的多媒体资料。位置与运动它在哪里教师准备石头、彩笔,介绍航海定位及GPS定位的影像资料或图片。5~6谁在运动教师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运动与静止的课件,再现生活实例,动画演示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谁运动得更快教师准备小车、棉线、秒表、软尺、线轴、记录表、粉笔头。它是怎样运动的教师准备课件或图片、橡皮筋、轮子、纸。力与运动无处不在的力教师准备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长),条形磁铁;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力的图片、挂图或课件6~7学生准备海绵、厚纸条、胶带、乒乓球、记录纸。弹簧和橡皮筋教师准备1.装有弹簧或橡皮筋的产品的图片,教师用橡皮筋自制的测力计,圆筒测力计,握力计,按教材第43页的形式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长短不一、来自不同产品上的各种弹簧和橡皮筋,平板式弹簧测力计,钩码。学生准备
  长20厘米宽4厘米的硬纸板,剪刀,市场上常见的外面没有缠绕彩线的小号普通橡皮筋,长约16厘米的细铁丝。苹果落地的秘密教师准备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回形针、钩码、平板式弹簧测力计。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巧推棋子演示材料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增大或减小)的图片或实物。分组材料1颗围棋子,一面很粗糙另一面很光滑并预先划分好分值区的长木板1块。物质的变化“变”来“变”去的盐分组材料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烧杯、食盐溶液、火柴、蜡(碎蜡)、坩埚钳等。4~5失去光泽的铜镜分组材料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等。燃烧的蜡烛分组材料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我们怎样整理信息分组材料白纸(各组一张)2~3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分组材料一年的时间段内本地区的气象原始数据资料(最好是学生气象站自己记录积累的数据,如果没有,可以从当地气象部门或通过网络获取相关资料)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在教学本单元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身边的植物”一课书,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植物生活的秘密”这一单元。此时,学生已经了解了身边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够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大器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以辣椒为例,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数据等研究活动,引领学生亲历种植植物的过程,使学生对植物的一生建立感性认识,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为下一单元“生生不息”中有关植物繁殖的学习做好铺垫。需要说明的是种植辣椒只是教材提供的一个范例,根据各地地域的差异教师可以选择更适合本地栽种的植物品种开展探究活动。本单元包括“播撒希望的种子”、“小苗快快长”、“开花结果”3课书。“播撒希望的种子”一课从观察种子的共同特征、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开始,指导学生播种,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小苗快快长”一课指导学生在管理幼苗的同时,观察、记录幼苗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学会用曲线图整理数据;“开花结果”一课,在学生继续管理幼苗使其健康成长的同时,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指导学生学会用统计图整理观察数据。在本课结束之后学生将对植物的一生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本单元的种植、观察活动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才能完成,因此,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由于南北地域气温差异大,种子萌发的时间与幼苗的生长速度不同,因此可根据当地地域条件与其他单元穿插教学。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因重复观察而降低学生的观察兴趣,本单元中部分观察内容可以与第2单元中“花开花落为哪般”一课的观察内容整合(祥见下文)。单元页以一棵完整的植物作为背景,配合种子萌发过程的图片,以两句学生熟知的古诗,向学生介绍了本单元的研究内容;“一支精妙的笔┄┄”、“一棵细敏的心┄┄”向学生暗示本单元主将通过观察、记录的方法开展探究活动。本单元大约需要5~6课时。1播撒希望的种子本课是研究“植物的一生”的起始课。学生的研究兴趣是否浓郁、种子的萌发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的开展后面的研究活动。因此,本课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包括“搜集并认识种子”、“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播种”、“观察种子破土而出”4个活动。“搜集并认识种子”通过搜集种子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多样性;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共同特征。“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利用对比实验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条件。“播种”指导学生依据种子所需要的萌发条件把种子种到土壤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激励学生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种植、观察、记录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3.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科学知识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2.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学建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某种植物的果实;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适宜本地栽培的一种植物的种子。学生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透明玻璃杯。课时分配建议本课教学时间建议为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与活动2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3与活动4的教学。
  教学导入课前教师给同学布置了搜集种子的任务,本节课可以从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引入教学。活动1搜集并认识种子认识种子包括:认识种子的多样性、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两部分。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学生课前搜集到各种各样的种子,在与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搜集的种子时,学生能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⑴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实物等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小小的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能结出香甜的果实、甚至能够顶动沉重的石板钻出地面。激发学生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的兴趣。⑵观察大豆的种子。在观察大豆种子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以免在解剖的过程中破坏胚的完整性,影响观察效果。教师还可以激励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为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奠定兴趣基础。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重新设计记录表。例如:观察发现(图、标本)猜想将来它能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经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注意:记录表的最后一部分可以在学生观察种子萌发活动之后填写教材中并没有介绍胚的各部分名称,因此了解胚的各部分名称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胚,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种子的兴趣。③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胚比较大的种子请同学分组观察。最后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活动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上一个活动中学生对胚的各部分将发育成植物的哪一种器官进行了猜想,那么猜想是否正确呢?可以利用种植的方法验证。与此同时又产生了新问题: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教材出示了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依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处理本环节的教学内容。1、教师指导法。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第3页出示的4种不同萌发条件的图片。先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再组织学生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最后组织同学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2、学生探究法。先组织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种子的萌发条件;再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组织同学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处理本环节教学内容,最后都应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条件。建议教师把总结环节安排在“播种”活动之前。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教学方法优点不足教师指导法节省教学时间束缚学生思维学生探究法比较开放,学生可能还会想到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激励学生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这些条件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占用教学时间比较长活动3播种教材第4页提供了播种过程图片。其中垫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先依据自己的经验介绍播种过程,再依据教材第4页提供的图片补充完善播种过程,最后组织学生亲自把植物种子播种到花盆里。种植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播种时我们是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的?活动4观察种子破土而出当播种完种子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怎样才能知道种子在土壤里发生的变化呢?经过讨论,希望学生能提出把种子种在透明玻璃杯里的方法。教师还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在萌发过程中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发育成植物的哪一器官,完成活动1的记录表格,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特别提醒:在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评价建议1.能否仔细的观察胚,并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2.能否持续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3、能否让自己种植的植物种子顺利萌发。课程资源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需要哪几个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要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有些种子还需要光。1、水分:水分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条件,种子只有吸收一定数量的水分才能萌发。其原因如下;水分能软化种皮,增强种皮透性,有利于种子内外气体的交换,促进幼胚的呼吸和有利于种胚根突破种皮;使原生质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使酶活性增强,代谢加快;水分参与种子内物质的转化和运输;还有利于细胞分裂与伸长,促进胚生长;使结合型植物激素转化为游离型,调节胚的生长。种子吸水产生的压力也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一般来说,淀粉种子的最低需水量低些,为30%~70%;蛋白质种子要求的最低需水量高些,在%以上,种子萌发时如水分不足,会造成萌发时间延长,出芽率下降;芽苗生长瘦弱。2、温度: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因为温度影响种子吸水,气体交换和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代谢和胚的生长,影响种子萌发的温度,可分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即为种子萌发温度三基点。作物种类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大,小麦类玉米,高粱水稻棉花大豆花生*瓜番茄3~58~~~~~~~~~~~~~~~~~~~~~、氧气:种子萌发是非常活跃的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不断地供给能量和物质合成的原料。因此,氧气成为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种子萌发期间供氧气不足,则会导致无氧呼吸,一方面贮藏物质消耗过多过快,另一方面产生酒精引起中*。不同作物种子萌发时需氧量不同,一般作物种子需要空气含氧气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含脂肪较多种子比淀粉种子要求更多的氧气若空气含氧气量下降至5%以下时,多数作物种子不能萌发,但也有些植物种子(如马齿苋和*瓜)在含氧气量降到2%时仍可萌发,而水稻种子对缺氧有特殊的适应本领,可在无氧条件下萌发,不过,缺氧时其秧苗生长不正常。4、光:光对大多数植物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影响,但有些植物如苜蓿,烟草,胡萝卜等种子的萌发则需要光,称为需光种子。相反,有些植物种子如茄子,番茄,苋菜,瓜类等种子的萌发在光下受抑制,称为嫌光种子或喜暗种子。但是,某些种子需光与嫌光并不绝对,常常与环境条件变化和种子内部生理状况有关。需光种子的萌发受红光(波长nm)促进,被远红光(波长nm)抑制种子萌发条件实验的方法
  取量杯两个,按下列顺序进行操作:1.将较硬的塑料片分别按量杯中部和较上部的直径剪成大小不同的圆片,用锥子或细打孔器在圆塑料片上扎或打一些小孔。2.将若干玉米种子放入量杯底部。3.用镊子夹住较小的圆塑料片,并将它放到量杯的中部位置,要求放平;然后放若干玉米种子在较小的圆塑料片上。4.注入清水,直到淹没较小塑料片,并使玉米浸泡在水中一部分。5.放较大塑料圆片在量杯上部,并放上若干粒玉米种子。6.按以上方法再做一个,然后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5℃),一周左右即可看到结果。参考网站
  教师准备:有关植物一生趣闻的资料。切开的辣椒、镊子、手套、白纸学生准备:植物生长过程记录单。课时分配建议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活动2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活动4、拓展活动的教学。教学导入在第2课之后,学生开始独立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变化。本课可以从交流、整理小苗的生长数据引入教学。1、交流数据。在交流数据之后学生会发现,每个人记录的数据都不一样。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提出问题:虽然数值不一样,但是小苗的生长过程是否存在相似的规律呢?2、绘制曲线图。曲线图的横轴是日期,也就是小苗生长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纵轴是生长高度。由于教材提供的绘制曲线图的表格横轴只有20个小格,所以在绘制曲线图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小苗生长时间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个小格代表几天,然后再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测量数据填写在曲线表中。3、寻找规律。小苗生长的总规律应该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高度逐渐升高。如果仔细观察可能还会发现许多细小的规律,例如:生长速度的规律。对于生长规律的内容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该认同,重点是经历一个寻找规律的过程。活动1、2花的记录、观察果实此教学环节又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观察阶段。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记录能力,但是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察,学生观察兴趣开始下滑。在教学此环节时激发学生持续观察的兴趣是教学的难点。观察花主要包括观察花蕾的变化和花的数量;观察果实主要包括观察果实的着生位置与果实的数量。教学此环节时仍然需要采取课上指导与课下独立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课上要使学生明确观察内容,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持续观察、继续种植植物的兴趣。1、用目标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已经开花、结果植株的实物或图片,激励学生精心照料自己的植物,使自己的植物也能开花结果。2、用问题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已经开花植物的实物或图片,请同学猜想:植物的果实可能会生长在植株的什么地方呢?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猜想。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需要学生精心的照料自己的植物,认真地观察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3、用评价的方法激发观察兴趣。教师可以在年级内设立“观察信息交流园地”,鼓励学生用照片、图画、文字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内粘贴自己观察结果。教师还要掌握观察时机,在辣椒开花结果的关键阶段应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对于用统计图整理数据的教学应安排在观察完植物开花结果之后进行教学。绘制完统计图之后还要组织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花和果实数量的关系。本教学环节中观察花蕾的变化、观察辣椒的着生位置两项观察活动可以结合第2单元“花开花落为哪般”一课中的观察“花蕾的变化”、“观察了解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活动结合进行。活动3数种子通过数种子的活动主要使学生感受到植物生命的延续。活动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活动后要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活动4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本环节是整个单元的活动总结。通过整理、交流观察记录的活动,学生将全面地了解植物的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此环节的教学可以采取小组交流——大组汇报——归纳总结的程序开展教学活动。拓展搜集植物一生的趣闻与同学交流教学此环节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一些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上阅读感受到不同植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激发学生继续了解植物一生趣闻的兴趣。评价建议在整理植物种植记录的活动中,能否借助自己的观察记录描述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课程资源植物也会“身体不适”人在生病的时候不一定都发烧。而只要发烧,那就是有病的讯号,那就应当找寻发烧的原因,千万别延误了医疗。科学家发现,植物也会“发烧”。有趣的是植物的发烧通常也表明它有病了。譬如,不少农作物的体温只比周围的气温高2~4℃,若是更高,就表明它出了问题了。是什么原因引起植物发烧的呢?科学家仔细观察后发现,植物的病害往往先损害根部,这就影响根对营养的吸收,营养不足会引起发烧。植物因缺水而“渴”得厉害的话,也会发起烧来。实验表明,有病害的植物叶子比正常的植物叶子温度要高3~5℃。通过观测植物的体温,我们就能根据实际情况,该浇水时浇水,该治病时治病,以便让植物能健康地成长。植物不仅会发烧,还会“出汗”。在夏日的早晨,我们会在许多植物的叶子上看到流出的滴滴汗珠,亮晶晶的,犹如光芒四射的珍珠一般。许多人会说,难道这不是露水吗,怎能把露珠当汗珠呢?其实,露水固然有,但植物的汗水也是名副其实的。白天,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着,既要进行气体交换,也要不断蒸发出水分。可到晚上,气孔关闭了,而根仍在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过剩的水从衰老的、失去关闭本领的气孔冒出来,这种现象,植物学上就叫做“吐水”。除此之外,植物还有一种排水腺,叫它“汗腺”也可以。这里也是排放植物体内多余水分的渠道。
  植物的“汗”一般在夏天的夜晚流出,有时在空气潮湿、没有阳光的白天也会出汗。化验一下就知道,植物的汗水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它物质,它与露水是有区别的。植物的吐水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排出滴左右的水,一片老叶更能排出滴左右的水,水稻、小麦等的吐水量也较大。如果说植物的发烧通常是病理现象的话,那植物出汗却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为了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是为了使植物能正常生长。能调节味觉的“神秘果”在西双版纳热带丛林里有一种很不起眼的野果,其味道平淡无奇,也就没有什么食用价值。但是嚼过这种果子之后,再去吃其他任何水果,即使又酸又涩的生果,味道会变得甘甜如饴。所以当地人称这种果子为“神秘果”。植物王国珍闻趣事谁能想象得出,对38种水果的研究表明,鳄梨是含热量最高的水果,每克果肉中含千卡热量。它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及2.2%的蛋白质。热量最低的是*瓜,每克果实中含有16千卡热量。寿命最长的植物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的“纯系之王”,估计它的年龄为1.17万年,它是已知的木馏油植物中最古老的植物。生长在美国沃萨奇岭的杨树是最大的植物,仅一颗树的根系就在方圆43公顷土地内延伸,一棵杨树的重量就达约吨。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的水下米深处发现了长在地球最深处的植物,它们是生长中的一些栗色海藻,尽管在那里阳光消失了99.%。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花卉,是年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加梅德山上发现的,花卉长在海拔米处。在南非的一个地方,发现了世界上根扎得最深的植物——野生无花果树,它的根系延伸到地下米深处。一种名叫冬黑麦的植物在0.立方米的土地内长出的须根,总长度达.8公里。最原始的花卉是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块化石上发现的,估计它是1.2亿年前的花卉。由这种花卉(与现代植物黑胡椒相似)演变而来的被子植物,有两片叶子和一朵花。花朵最大的植物是寄生的臭百合花,花朵的直径为91厘米,花瓣的厚度为1.9厘米,一朵花的重量为11公斤,在东南亚的热雨林里,这种百合的生长依附于黑海。生长得最快的花卉植物在英国发现的。属于西洋丁香家庭的一种植物,在14天的时间里长了3.65米,也就是说,每天长毫米。开得最慢的的花是年玻利维亚海拔米的高山上发现的。当这种植物的生长期达到80至年的时候,花瓣开放,随后便死亡。世界上最小的开花结果的植物是澳大利亚的出水浮萍,这种植物长0.6毫米,宽0.33毫米,重量为0.OO毫克,它的果实像一个微小的无花果,仅重O.O毫克世界上最大的仙人掌是生长在美国加州和亚利桑那州以及墨西哥的名叫萨瓜罗的仙人掌。它是年1月17日被发现的,当时它的高度为17.67米。在它生命的最初10年,它所长出的萌芽不足一英寸,从此以后,它便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生长,长到50至75年的时候,它第一次开花。叶子最大的植物是生长在印度洋马期克林群岛的棕榈树,叶子长20米,叶柄长3.96米。种子最大的植物是扇形椰枣树,它的种子体积通常有两个椰子那么大。种子只有一个,重量可达20公斤,种子生长期需要10年。这种树只生长在塞舌尔群岛。最大的草要属起源于高加索吞没草,它高3.65米,叶长91厘米。世界上最危险的草是起源于印度的红褐色高莎草,这种草在92个国家危害着52种农作物。参考网站参考书目《我是未来的植物学家》李威贾宇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需要本资料的扫码或长按第一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教版湘科版科学四下册教师用书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