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意义最深远的应该是,父亲作为介入母亲和孩子共生关系的助推力量,帮助孩子完成心理上的分离,走向个体的独立。
No-Child-01
催化剂父亲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家庭中,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教育等日常,大多是由母亲在操持。无论男孩女孩,顺理成章地与母亲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包括情感上的依恋或者情绪上的冲突对立。当关系浓度和张力只限于二元关系时,孩子就很难有机会挣脱出来发展自己,成年后在个人成就上难以自我实现。
电视剧《小欢喜》讲述的是北京三个高考家庭跌宕起伏的悲喜故事,尤其对父性的演绎耐人寻味。高三女生学霸乔英子的母亲宋倩,原本是春风中学的老师,为助力女儿高考,辞职做了补课老师,同时照顾英子的生活和学习。父亲乔卫东,精明的投资人,小有成就;多年前因出轨而离婚,法院判英子归宋倩,从此女儿变成母亲世界里的唯一。
英子对天文学极感兴趣,梦想是南京大学天文系;而母亲的目标是清北,除了牌亮,最重要的是女儿不能离开北京离开她。表面上对英子和风细雨体贴照顾,实则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与女儿的共生需要。嘴上说不干涉女儿与父亲定期相见,却几番为此大吵,视前夫为破坏她和英子生活的“敌人”。
乔卫东是个“女儿奴”,背着出轨的“污点”,这个暂且不论。英子生日,他出手就是多块的乐高,在宋倩眼里,这就是投其所好拉拢女儿;但乔卫东想的并不复杂,他就是想给女儿解解压,经常找各种借口去探望英子。
看上去像是一对父母在争夺孩子,实际上乔卫东这个无法实时在场的父亲,正在女儿的心理上启用了父亲的功能:一方面补偿了英子在母亲那里无法被看见的爱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过度紧密的母女关系中“插上一脚”,为女儿以后发展异性亲密关系奠定了基础。
我们会听到一些女性吐槽说自己找了个“妈宝男”,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妈宝不分男女,本质上都是男孩女孩和母亲处在共生的二元关系中,无法剥离的状态。父亲的介入,将改变二元的生态,搭建出一个三角格局,让每个家庭成员以独立的样貌存在,彼此又不失联;直到儿女羽翼丰满,自由运行。
No-Child-02
父母关系是爱的第一序位美国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一本手册,叫作《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明确定义了有效的“父亲功能”的七个方面,我们不妨拿来参考:
第一,和孩子的母亲培育积极的关系;
第二,花时间陪孩子;
第三,养育孩子;
第四,恰当地规训孩子;
第五,引导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
第六,保护和供养;
第七,成为一个孩子的模范。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父亲的功能首先第一条“和孩子母亲培育积极的关系”,并不指向父亲和子女的单向关系,而是强调了夫妻关系,由此家庭三角成立,孩子就有了独立发展的基础。
当然,在现实中存在一部分的离异家庭,或者因为其他原因导致夫妻聚少离多,又或者婚内二人关系不和;从父亲的角度出发,最低限度是不诋毁、不贬低孩子的母亲及付出。无论父母两人以何种方式存在于孩子的生活中,即使不再相爱,也请彼此尊重;这应该是培育“积极”关系的重要内涵和态度。作为孩子,如果可以经常看到父母谈笑风生、感受到关系和谐,这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在这一点上,《小欢喜》中乔卫东表现得可圈可点。虽然他在家庭结构中的父位缺席,但对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