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厨房仅局限在厨师施展厨艺,烹饪美味佳肴的场所,对于钓鱼人而言,恐怕是一个不小的损失。钓鱼人或多或少纠结一个件事:市面上宣传的各种诱鱼饵料、小药,威力巨大,而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商家还以资源不佳、天气因素推脱,最后多数是不了了之。其实有厨房这个“杂货铺”在,不必舍近求远,巧妙使用,里面就能摸索出效果极佳的饵料或小药。本文一窥究竟。
厨房里藏龙卧虎
厨房里最多的东西是什么?除去锅碗瓢盆外,就是各种各样的调味品、香料,而它们最大的特点,无疑是“酸甜苦辣咸”,味味俱到,似乎与鱼依靠嗅觉觅食暗暗相合。
首先红糖和蜂蜜。最近的某场垂钓竞技比赛中,各大战队纷纷到场,一些被饵料、窝料赞助的参赛队员,更是摩拳擦掌,恨不得尽快拿下第一名。令人诧异的是,最后的关键时刻,参赛队员纷纷抛弃香甜浓郁的商品饵,换成平常的玉米颗粒,掺入红糖蒸煮后,随即钩挂入水,时不时有肥大的红尾鲤鱼上岸,饵料最终还是回到最原始的状态!
红糖与高端曲酒搭配,泡制玉米颗粒饵或制作发酵饵,是野钓大鱼利器。将5斤玉米颗粒,置入锅中蒸煮,直至用手能掐动,露出白芯;再倒入1斤曲酒、半斤红糖,如果有条件,购买1斤醪糟倒入。最后将它们密封在玻璃容器密封保存,14天后便可使用。不管是做窝料,还是作饵料,效果显著。
蜂蜜更多用于泡制酒米,但和钓友理解的不同,并非是为增加酒米的甜度,否则真不如直接加入红糖,甜度高、成本还低。主要是利用蜂蜜黏稠的特点,在酒米颗粒形成一层薄膜,将药酒、小药等诱鱼物质,紧紧包裹起来,使之渗入的更加彻底、充分。
其次是大蒜。大蒜味道辛辣,蒜臭味浓郁,像麦穗、白条等杂鱼并不喜欢,纷纷“避而远之”,但这并不妨碍大蒜特殊的诱鱼作用。经典的诱鱼中草药阿魏,也有一股蒜臭味,诱鱼机理和大蒜极其相似。自然水域的河流、湖泊,腐烂的植物茎叶、藻类、瓜果,淹没水底淤泥,腐烂、发酵后,不只是释放淡淡的乙醇味,还掺杂着少许蒜腥味:越是淤泥后、沉没水草密集的水域,蒜腥味越浓厚。这种味道的食物,小体积的鲫鱼、翘嘴等,基本不摄食,但像大鲤鱼、大草鱼却喜欢吞食。所以窝料或饵料里添加少许大蒜,模拟水底食物的味型,容易引来大鱼。
笔者冬季在徒骇河做过多次使用,将平常使用的酒米里,特意添加了两头大蒜。先将大蒜去皮,然后敲打成泥,最后和酒米混合在一起,密封保存1天。第二天酒米除去原有的浓烈味道外,还夹杂着蒜臭味,投入窝点,诱鱼效果不错,杂鱼确实少了不少。
最后是公丁香。公丁香常作为卤肉、炒菜的主攻味型,使用极为普遍。公丁香里含有丁香酚,释放出的气味,香气浓郁,很受鲤鱼、草鱼的喜欢。公丁香用于诱鱼,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熬制丁香油。准备30克公丁香和克香油,置入锅中小火加热,大约3-4分钟有香味溢出,立即熄火,等到完全冷却后倒入玻璃容器,密封保存几日,便可使用。春秋季节,用蚯蚓轻蘸丁香油野钓鲫鱼,是最经典的用途,效果突出。另一种则是用来泡制药酒,将20-30克公丁香置入毫升的瓶装酒,密封保存30天便能使用,主要用来泡制酒米。将公丁香和阿魏、白芷、肉桂等香料搭配,也泡制针对性强,适用更复杂水情、鱼情的药酒,这种配方众多,钓友可网络查询,这里不再赘述。
写在后面:另类的果酱、奶粉
部分钓友定然想到,将奶粉、草莓、苹果加工成小药,岂不是更好。但实际情况却与钓友的想象大相径庭,所谓的草莓味小药与草莓没有丝毫关系,它们是各种香精、甜味剂混合的结构,只是最终添加至饵料的“呈味”与草莓味接近,乳香同样的道理。厨房是个瑰宝,还有许多饵料、小药值得挖掘,比如最近火热的“十三香”,但前提是了解诱鱼物质的基本原理,否则白白浪费精力。
原创: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