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黎家歌者评海南部分黎族青年诗歌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炎医院专家 http://m.39.net/pf/a_9051934.html

作者

乐冰,中国作协会员、海南省作协理事、海南省诗歌学会副主席、海口市作协副主席。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清明》等核心期刊发表作品,并有长篇小说发表于《中国作家》,代表作《南海,我的祖宗海》广为流传。

海南诗歌队伍,除了汉族诗人,还有黎族诗人,这使得海南诗歌在文本的表达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各种声音,各种表达,各种风格共存,这就拓展了走进生活现场和灵*深处的途径。不可否认,地处天涯海角的海南黎族诗人由于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作品对于构建海南本土文化有一种自觉意识。他们的作品大多数对海南自然风光、各地风物、家乡历史文化抒发内心自豪感和热爱之情,作品大多数没有玄奥之言、颓靡之词,基本上来自热气腾腾的生活,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在海南黎族诗人中,李其文、唐鸿南、高照清、胡天曙、郑朝能(金戈)等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今天我们不妨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另外几位黎族诗人,他们是近年来在诗歌创作上较为活跃的黎族青年诗人,是黎族诗歌的未来和希望。

曾祥理,笔名:海歌,生于海南省陵水县,自初中起喜爱诗歌,曾就读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祥理诗歌的特点是语言朴素、本真,让人不自觉地想到这个远离五指山的黎族孩子赴重庆读书,黎族文化与内地文化在他心底里碰撞,产生了沉静深厚的分量,这让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命气场,热情而质朴。他在《飞鸟》一诗中写到:

不属于岛屿盘旋的飞鸟,

始终寻找靠岸的纬度。

游船是我安眠的摇篮

海岸点燃的香烟,

洞穿黑夜对海平面的封锁。

思念转舵北纬11度,

登港北纬29.5的方向。

夜像蟒蛇吞噬整个都市,

摇曳着枯木上结满的明星,

拼凑成赠与恋人的情诗。

不属于盘旋岛屿的飞鸟,

炊烟从陵水角升起。

饮农家的米酒和腌鸡,

八方桌上说起北纬29.5的姑娘。

她典型的南方女子模样,

腼腆开朗又带着惆怅。

车票与机票往返她乡,

犹如飞鸟春秋般迁徙流转。

诗歌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热爱生活的本质。诗人热爱美好的生活,当然也包括热爱诗中所描述的“北纬29.5的姑娘”,“她典型的南方女子模样/腼腆开朗又带着惆怅”,这样的诗句让我不由自主想到《雨巷》中“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她有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姑娘。”

诗歌的魅力来源于修辞的运用、意象的生发、词语的组织,但有时候口语化的表达也可以产生诗意之美。《冬》颇得中国传统诗歌的美学真谛。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作者熟悉的五指山地区,而是内地,比如诗中的“冰河”、“冰雪”,海南四季如春,这得益于他有内地读书的经历。《冬》给人的感觉不是冷的,而是向上的,有活力和温暖人心的,具有自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