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记(之十)
原创:文/刘元华
顺着中路香道下山,便是京西又一千年古刹大觉寺。大觉寺又称灵泉寺,大觉禅寺,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代重修时改称大觉寺。
▲大觉寺
大觉寺与众多古寺不同的是,寺院坐西朝东,山门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体现了辽国时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筑格局。
大觉寺有八绝:
一、古寺兰香。大觉寺四宜堂内的高十多米,多岁的白玉兰树。(四宜堂是雍正的斋房,雍正皇帝帝命名此建筑为四宜堂)树冠庞大,花香袭人。这棵白玉兰也享受了挂上古树牌子的待遇,在整个北京也属于最古老的著名的白玉兰树。有诗为证:
阳春三月雪挂树,
安居四宜香醉人。
莫道古寺离京远,
都城谁人末闻君?
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并称为三大花卉寺庙。
▲大觉寺白玉兰
▲四宜堂
二、千年银杏,在无量寿殿前,各有一株银杏树。北面的是雄株,相传是辽代所植,南面的是雌珠,树龄稍短。寺内共有银杏树余株,是北京古寺中银杏树最多的。有诗为证:
千年古寺千年树,
秋染银杏金*镀。
朝看枝头舞凉扇,
夕踏脚下霜叶路。
三、老藤缠柏,大觉寺山门内功德池边有一古柏,上有老藤从树干分叉处长岀。有诗为证:
老藤缠柏柏举藤,
曲直相伴伴共生。
刚柔兼济迎旭日,
软坚互抚送繁星。
四、鼠李寄柏。在四宜堂院内,古玉兰树西,有一株大柏树。树干距地面一米多处,分干为二,在分杈处长岀一棵鼠李树。有诗为证:
本生山间土石地,
却寄古柏翠枝中。
莫非老柏无烟斗,
静待雕汝盼长成。
(鼠李为灌木,高可达五米。树根俗称麻梨疙瘩。木质坚硬,纹路绝美,是北方用于雕制烟斗的上佳材料)
五、灵泉泉水。寺院最高处的龙湾堂前有一方池,山后的灵泉汇集于汉白玉雕刻的龙头喷入池中。有诗为证:
灵泉清波天上来,
龙首吞吐壮情怀。
玉液琼浆泛银波,
一池碧水映霞彩。
▲灵泉
六、辽代石碑。在大悲堂的西北侧,有一通辽代古碑。刻有《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辽代石碑因年代较久远,现遗存不多。有诗为证:
本欲千秋万代传,
树碑刻石镌文传。
奈何岁月紧相催,
磨灭帝王初心愿。
▲辽代石碑
七、松柏抱塔。迦陵舍利塔松柏围绕,塔南是松,塔北是柏。两株树的枝杈均倾问塔身。形似抱塔。有诗为证:
常见佛佗生前影,
涅槃化得百粒晶。
松柏有情相思念,
伸杈舒枝拥梦中。
▲松柏抱塔
八、碧韵清池。在北玉兰院中,有一用整块黑色大理石凿刻岀的水池。来水蓄入水池,满溢则顺水道流岀。有诗为证:
来水急急去匆匆,
皆为池小溢因盈。
做人修身勿自满,
一日三省养心性。
大觉寺内有古银杏树余株,可谓诸寺种植银杏树数量最多的古刹。著名的九子抱母更是鲜见,一株银杏树母株周围前后萌蘖岀大小九株银杏树,象孩子们簇拥着母亲。游客见后为之动容。植物倘有亲情何况人乎。
▲九子抱母
大觉寺最近一次修缮基本上是修旧如旧,几座大殿都保留了历尽沧桑的原貌。大觉寺也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这正是:
春有玉兰泉水淙,
夏风起涛松柏青。
秋侵满寺银杏*,
冬雪霁晴旭日升。
END
初心诗画社《文稿自律倡议》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请各位作者在提供稿件的时候一定认真检查,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作者对其发表的文章所引起的一切问题,承担全部责任。因此,我社自律倡议如下:1.原创要求:要求作者提供的诗词、散文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禁止抄袭!2.格式要求:诗词、散文必须有题目、作者,配图可有可无,要让作品图文并茂,意境深远,最好是有配图,但不是强制要求。3.提交方式:直接发到社团群里,提交前认真审核有无错别字。4.各位社员应该相互尊重,善意提出建议或意见,相互理解,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5.作品要求传播正能量,符合大众审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欢迎扫一扫访问初心诗画社,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