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谷蛊毒下 [复制链接]

1#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927619.html

宋代段子:《夷坚志》讲了不少“下蛊”的事儿,这故事算是介绍的比较全面的,引人深思。依照故事描述,“蛊”有点像山魈,半隐半现,若有若无。被它害的人必须听命于它或者养蛊人家,可是为啥呢

每晚九点半,祥宏讲夷坚

北京FM98.6

嘉祐中,范兵部师道为福州守日,揭一方于石云:“凡中蛊*,无论年代远近,但煮一鸡卵,插银钗于内,并含之,约一食顷取视,钗卵俱黑,即中*也。”“其方用五倍子二两,硫磺末一钱,甘草三寸,一半炮出火*,一半生,丁香、木香、麝香各十文,轻粉三文,糯米二十粒,共八味,入小沙瓶内,水十分煎,取其七,候药面生皱皮为熟,绢滤去滓,通口服。病人平正仰卧,令头高,觉腹间有物冲心者三,即不得动,若吐出,以桶盛之,如鱼鳔之类,乃是恶物。吐罢饮茶一盏,泻亦无妨,旋煮白粥补。忌生冷油腻酢酱。十日后,复服解*丸三两丸,又经旬日平复。”予所载*谷事,孙墋又以此方来示,故并录之。丁、木、麝三香之价,嘉祐时十文,以今言之,须数倍乃可耳。相关故事(点击直读):聂进食厌物

张方两家酒

成俊治蛇

陈氏*疰

建德妖*

金山庙巫

古田民得遗宝说个下蛊的解法: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年),兵部尚书范师道做福州太守,他得到一个对治蛊*的方子,本来刻在石头上,方子是他从上面拓下来的:“凡是中了蛊*的人,不管是什么时候被下的蛊,只要煮个鸡蛋,鸡蛋上面插一根银钗,让病者含着鸡蛋,差不多一顿饭,拿出鸡蛋,如果银钗和鸡蛋都变黑了,就说明确实中了蛊*。”“药方是这样:五倍子二两、硫磺末一钱、甘草三寸,把这三样炮制一半,达到出火*的状态(在热锅里炒到焦*),另一半生放着。然后再买各十文钱的丁香、木香和麝香这三种药,以及三文钱的轻粉,糯米二十粒,这总共是八味药,一起放入小沙瓶里,用十分水煎药,待水分去掉十分之三,剩下的药汁放凉一会儿,等到表面生了皱皮儿,就算好了。然后用绢过滤掉药渣。剩下的药汁备用。让病人平躺,头抬高起来喝药,药喝进去以后,病人会觉得肚子里有东西多次冲顶心口,顶着顶着这东西就不动了,过一会儿病人会呕吐,用桶接着,吐出来的东西像鱼鳔,这就是那蛊*。吐完以后让病者再喝一杯茶。如果排泄也没关系,马上煮一碗白粥给病人喝,这过程中切忌生冷油腻和醋等调味品。十天以后,再让病人吃两三颗解*丸,再经过十天,他身体就平复了。”洪迈说,我把*谷这个事儿记下来以后,我的孙子洪墋又把这药方儿拿来了,所以我一并记录下来。现在要说,丁香、木香、麝香这三种药在北宋嘉祐年间都是十文的量,从现在物价说,那得要好几倍的价钱了。:嘉祐年距离洪迈写这个故事的时间有多年,嘉祐最后一年是年,*谷这个事情发生在宋孝宗淳熙二年(年),可以看到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商品自然涨价的一个幅度;这故事的价值在于比较清楚详细地描述了所谓的“下蛊”是怎么回事?看起来比较复杂,有很多我们还不能理解的内容,比如“蛊*”(动物)是分雌雄的,在正常情况下,它还是看不见的,似乎是介于灵*与实体之间。蛊*为什么能控制人的灵*?这还不清楚;兵部尚书做福州太守,听起来“大材小用”,其实也不是,福州历来是福建地区的“长州”,福州太守其实等同于省长(安抚使),范师道来福州之前,福建很多地方都有蛊*,所以已有高人给出整治的药方。这药方所说的好几味药,没说数量,只说了嘉祐年间的买药的价钱。全本夷坚志,点此免费听

(文图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卷共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7-《夷坚志》里的“神异动物”)

祥宏讲夷坚

听个宋朝的事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