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夫妻年内相继得胃癌,医生了解病史后得知,夫妻俩生活习惯相似,早上吃早饭,必定是用咸菜下粥,而且平常吃得很素。医生建议大众不应长期食素,要适当补充鱼肉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胃癌被称为之所以被称为“穷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依然多发,跟饮食、生活条件差有关。大家都知道腌制食品不好,但其实吃得太素、不吃鱼肉对胃也不好。每年世界上新增的胃癌病例有超过半数来自东亚地区,其中以中国、日本和韩国尤为严重。
从幽门螺旋杆菌讲起
高盐食物会破坏胃壁,而受到破坏的胃壁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风险,有八到九成的慢性胃炎、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再加上长期的胃溃疡会导致胃癌,世界卫生组织便宣布幽门螺旋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
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超过50%,幽门螺旋杆菌是典型的“嫌富爱贫”菌,其感染与社会经济状态、文化程度关系密切。年的调查发现,人均月收入高于一万元的家庭中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显著低于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上海地区这样的关系也有所体现:低收入的农民、无职业者的感染率也高于其他职业;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人群的感染率比低收入家庭更低;更无情直观的是,有条件使用消*柜的家庭,受感染的比例也更低。
幽门螺旋杆菌喜欢找穷人的麻烦,是因为穷人大多过得是集体生活。20年,调查了深圳市劳务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在例调查者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为67.9%。
劳务工主要居住在工厂、企业内部和建筑工地的临时居住点,住宿条件相对简陋、居住密度偏高;大部分劳务工选择在工厂食堂就餐,而且他们还合用茶杯、牙缸,不实行分餐或使用公筷。
除了穷人之外,幽门螺旋杆菌还盯上了中国的孩子。中国儿童从一开始就暴露在极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环境中,儿童期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的剧增期。年上海调查了在上海市区和郊区学校就读的学生发现,无症状儿童组中7岁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已经到达了30.9%,在之后的5年,平均年递增3.28%。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则很低,例如法国0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仅为3.5%。
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着年的龄增长而增长,其原因部分是由集体生活引起的交叉感染导致的。随着年龄增长,全托及中小学生寄宿情况增多,集体居住及用餐者暴露于幽门螺旋杆菌环境也会随之加大。
更主要的传染源则来自家庭内部。母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阳性者,其子女感染也呈阳性的概率是90%,显著高于父亲呈阳性者的4.67%。这可以解释母亲在喂养时有咀嚼的传统,通过口口喂养的儿童很早就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现象。
西方人就要幸运得多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胃癌曾经是困扰世界的头号癌症杀手。9年非进口机械制冷冰箱开始在美国出现,到年的时候已经有89%的家庭使用冰箱。美国男性的胃癌死亡率从年以前的高于50人/十万人降低到年的27人/十万人。在今天,胃癌在美国已经被排除在前十大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外,死亡率低于3人/十万人。中国的冰箱普及相比于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特别是中国农村,冰箱普及率刚从年的2.3%上升到年的77.6%。
又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对冷藏食品,特别是冷藏蔬菜类食品的依赖仍旧很小。事实上收割后的蔬菜如果清洗干净并迅速冷藏保存,可以极大的抑制还原酶把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或许我们一时之间还难以改变饮食习惯,就像日本人和韩国人也不打算放弃渍菜和泡菜,但日韩的胃癌早期筛查率却很高。
日常养胃,记住,坚持做好一件事:有一味茶很养胃,那就是丁香茶。
《本草新编》记载: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病无分彼此。味辛,气温,纯阳,无*。入肾、胃二经,又走太阴肺脏。止噫呃气逆、翻胃呕吐、霍乱,除心腹冷疼,暖腰膝,壮阳。
古人常用丁香茶叶来去除口臭。研究表明,丁香茶叶中含有丁香油和丁香酚,能有效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和杀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中医认为,一般3到5克丁香茶叶泡茶喝,有温中壮阳,下气降逆的作用。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以及妇女寒性痛经等,均有良好的疗效,它还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尤其是孕妇害喜症状。
中药健脾养胃可以在饭后喝丁香茶。大部分胃溃疡的病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不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情况下,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会出现胃溃疡反复发作。规范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胃溃疡症状可得到缓解,复发率也可明显降低。帮助根除幽门螺杆菌,中医建议喝长白山丁香茶,因为丁香中特有的营养成分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帮助抑菌灭菌,尤其适合胃溃疡患者长期饮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