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电视剧,偶尔出现「南洋华人」的角色,他们长着同样的中国南方面孔,说着语音相似,遣词用字古早的广东话,背着海外漂泊奋斗的经历,感觉亲切又陌生。
早在十九时纪,很多人从广东、福建及潮州等地,做工或经营生意,移民至逐渐开化发展的南洋,也就是现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他们落地生根,与当地女子通婚,慢慢发展出「峇峇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是土生华人对子女的称呼,这些词语源自「峇峇马来语」,一种混合中国南方语言和马来语的方言,亦是土生华人的母语。
东南亚华人区最著名的笑话之一:“Chan、Tan、Ting、Chin、Chen,怎么都是你呀,陈先生。”
用广东话念华人的店名,有时念对了,有时似是而非,看汉字才恍然大悟,怎么会一姓多音?
原来,南洋华人的姓名依旧使用祖先的姓氏方言拼音,或父母家乡方言,或汉语拼音。就这样,听姓氏的念法就会知道这位华人的家族是从哪里来。
比如姓氏陈的读音:Tan(闽南、潮汕)、Ting(福州)、Chin(客家)、Chan(广州)
姓氏张的读音:Teo(闽南、潮汕)、Cheung,Cheong(广府)、Chong(客家),Tiong,Diong(福州)
姓氏郑的读音:Tay(闽南)、Tee(潮汕)、Cheng(广州)
熟食中心里的“福记肉骨茶“,读做“HOCKKEEBAKKUTTHE”
说起拼音的笑话,我在香港见过一位女士的名字叫「Change」,还好奇她的父母怎么会给如此有个性的英文名,叫「CHANGE(改变)」,细看发现人家的中文名原来叫「嫦娥」,汉语拼音-嫦娥(Chang-e),我才自责真是才疏学浅,见笑了。
永不过时的「娘惹」建筑
新加坡的坤成路KooSengRoad,是少数保留着古董「娘惹」建筑的地方。拐过街角,一大排据说是–年间的店铺,如马卡龙般五光十色的撞入眼帘!其设计风格的自信跳脱,色彩之强烈丰满,即便是百年后的现在看起来,也不得不感叹,当年有勇气下南洋的华人果然是有想法的奇才。
这一带曾是土生华人的豪宅,房子装潢明亮抢眼,骤眼看是色彩鲜艳的西式洋房,外墙涂上柔和粉色调,粉红、粉绿、粉蓝色,
大门竖着两根石柱,柱身镶着艳丽的彩色瓷砖,像是玫瑰、图腾等,走着西洋艺术风格。
但同时,二楼门窗刻着中式吉祥物的白色浮雕,有龙、凤、麒麟、狮子等,隐身在粉嫩的外墙里,屋子装饰仿如世界大熔炉,消化不同民族的艺术特色,但看来很搭调,可谓低调地炫富。
泰国布吉的布吉镇,也看过类似彩色峇峇娘惹房子,但这里丰富的装饰更显气派,里头仍然有人生活,加东区至今仍是豪宅区,未被商业化,建筑物也受到保护,不得修改,继续承继家族的光辉。
娘惹彩色老屋Peranakan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