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尘世间的思而不得,是飞鸟与鱼的距离李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www.ykhongye.com/m/

读《柳枝五首》,这位柳枝美人,在诗人李商隐的情感世界中是一道偶然出现的虹,他惊异于她美、醉心于她的热烈,只是等到再次抬头仰望时,她已倏忽不见。

也许,惆怅的美才会叫人难以忘怀,只是难忘的不知是人,还是情?

《柳枝五首》

唐代·李商隐

其一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其二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其三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其四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其五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柳枝五首的序》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旁,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鬟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第一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复杂微妙的心情。邂逅柳枝,应是人生中一段极其纯美的插曲,是走在茫茫人海,于千人万人中蓦然相遇,倏然惊艳的一次回眸,即便怦然心动,也被这尘世的洪流裹挟着,转眼间错失彼此,各自奔向不可预知的前路。既如此,那复更相思?原不过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说相思,似乎太重,也太刻意。可是,为什么他会这样失意?为什么他心间一直出现的,是她立于窗扇下盈盈笑着的样子?为什么每想一次就会微微地心疼一次?为什么他思念的那个人转眼间就失之东隅?思而不得,却比相思更为伤怀。

从第二首开始,诗人未曾纾解的伤怀便化作了不平,为柳枝,也为自己。她是一株青葱的丁香树,弥望的春天里,她开始抽枝长叶,含苞引蕊。她是春天里最馥郁的那一株,最醇美的那一个。可这样冰清玉洁的胚质,却像中间突起的玉制棋盘一样,供达官贵人博戏赏玩,这让人心中如何平静?

在第三首里诗人毫不吝啬对柳枝的赞美,将她比作碧玉嘉瓜,隐含破瓜之年的意思。《古乐府》曾有“碧玉破瓜时”之句;与义山、温庭筠合称“三十六体”的段成式也有“犹怜最小分瓜日”这样的描述,柳枝虽已是过了十六岁的二八年华,却不妨碍她的青春依然盛开得那样动人心弦。这样美好的柳枝,这样美好的青春,却不属于自己。只因自己未曾珍惜。念及此,悲凉便袭上心头。

在第四首里,诗人哀叹起各自命运。一个枯萎如井上柳条,一个干涩如池中莲叶,两人际遇,是鱼和鸟的相会,殊途永隔。

想起一个美丽忧伤却被引用万千次的故事,这个故事曾伪托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其实只是现代社会的网络流传,题目叫做《飞鸟与鱼》,有几句是这样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鸟与鱼的距离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诗人一句“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便表达了这长长一首诗的含义,已足以让后人惊艳。

最后的最后,诗人多想时光回流,回到那一天,在巷口,窗扇下。她梳着双髻,垂手而立,盈盈笑着,含羞看他。然后,她微启朱唇,声若呢喃:“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那时,阳光落了她满脸,浮光里的她是那样美好生动。然后,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她怎么也看不够……再然后呢?

再然后,他一定要牵牢她的手,不去管什么长安,从此只和她烟水横渡,荆钗布裙,烟火岁月,做一世平凡夫妻。

可是梦醒后,已无路重回头。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