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里“长”出好日子
永清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目前已建设果蔬采摘基地2万亩,累计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图为该县美盛现代农业科技园工作人员正在采摘大棚蔬菜。刘金峰
摄
□通讯员
李丙辉
李文辉
本报
梁梦勋
日前,穿行在永清县的乡村,栋栋大棚一眼看不到边。
如何向有限的耕地要效益,让农民的钱袋子撑起来?永清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坚持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精耕细作,让土地淌银流金
“有技术就是好!以前种菜全凭感觉,现在有农业科技人员上门来做指导,我们的好日子都是打这温室大棚里‘长’出来的。”这是日前在永清县瓦屋辛庄村采访时,当地农民朋友倾吐最多的心声。如今,只要提起永清的蔬菜,谈到瓦屋辛庄村,在京津地区可谓家喻户晓。
在大棚里,正忙着采摘*瓜的该村*支部书记、全国劳模贾福学,指着秧上一根根顶花带刺的*瓜说:“全村温室大棚有1400多个,户均蔬菜种植温室2.9个,被誉为‘京南瓜菜第一村’,种植错季蔬菜,比传统蔬菜效益高4倍多,去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目前,永清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140万吨,产值17.4亿元。
蔬菜产业能够发展壮大,凭的就是技术创新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永清县依托国家外专局、中国农大等科研院所,在全县设立了高新技术引智示范园区、瓦屋辛庄无公害特菜示范园等4个示范园区和60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先后引进适用技术39项,引进荷兰茄子、以色列彩椒等名优新品种168个,全县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