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盛唐的星光,却在欧洲宫殿里闪耀数百年原创风生LicorneUnique
hello,我是风生。
这里有一片璀璨的星辰
清宫的深闺里,
清风徐徐,红烛摇曳。
一位明眸皓齿的美人
正行针走线,若有所思。
《胤禛美人图烛下缝衣》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在她纤细的腰身旁边,
一张黑漆螺钿桌悄然“盛开”,
桌边以贝类镶嵌的牡丹和丁香
柔美秀雅,与窗外淡雅的莲相互应和。
不同的是,仅在夏季绽放的莲花转瞬即逝,
而生长在黑漆木胎里的牡丹和丁香,
却可以流芳千古。
清康熙黑漆嵌螺钿香几/年以1,万港元拍卖成交
它们永葆青春的秘诀藏在匠人
的巧思里,施以点、抹、钩、条,
万物便永垂不朽、光华可赏。
而这种独特的技艺便是螺钿。
01
泱泱华夏,贝生星辰
所谓“螺”意指贝壳等软体动物的体壳,
“钿”即为填充。将贝壳类材质镶嵌于
漆、木等器物表面作为纹样装饰,
一件光芒璀璨的螺钿工艺品便诞生了。
从螺壳、海贝到螺钿
将作为货币的贝壳镶嵌在器物上,
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西周时期的螺钿器物通常是贵族的
礼器,镶嵌着饕餮、凤鸟等纹样。
彩色螺片华丽的偏光效果极具装饰性,如星光般闪耀
到了唐朝,螺钿早已脱离礼器的严肃庄重,
那瑰丽的螺片躺在五弦琵琶中、
玳瑁八角盒上、平螺细背铜镜里,
向我们诉说着歌舞升平的泱泱大唐。
洛阳城内,每逢元宵佳节,
张灯结彩的戏台上便击鼓奏乐,庆贺嘉年。
在幕后等待上场的美人正执铜镜,妆点花红。
平螺钿背八角镜/唐/日本正仓院/此面八角镜背嵌有来自多国的珍宝,南海的夜光贝,缅甸的红琥珀,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展示了八方来朝的盛唐气象,被誉为“中国最美铜镜”。
待面庞已施好粉黛,
她伸手寻向桌上的螺钿八角盒,
从里面拿出一只小巧的发钗,
盘起秀发是表演前的最后一步。
唐朝时期,铜镜制作工艺达到高峰
玳瑁螺钿八角箱/唐/日本正仓院/箱面上用明暗闪烁的夜光贝镶嵌于半透明的玳瑁中,精致的图样颇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韵。在古代,淑女们常用八角箱承装金银珠宝、小巧器物。
揭开幕布,掌声雷动,
飘逸的衣袖扬起、顿挫,
仙乐声便萦绕横梁,
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日本正仓院/五弦琵琶在汉魏时期由西域乐人带入中原,在盛唐传入日本,至宋已失传。此琵琶是已知的现存唯一五弦,是正仓院的镇馆之宝。其正面描绘的胡人骑骆驼奏乐图,尽显西域风采。
热闹的大唐盛景通过来华使者的妙语
传入了日本天皇的耳中,于是,
跟随着东瀛遣唐使的车马,
这些精美的螺钿器物东渡日本,
被镀上了一层别样的鎏金芳华。
02
东瀛风采,鎏金芳华
当时的日本,
正流行着一项独特的漆器工艺技巧
——莳绘
莳绘意为“撒成的图画”,在黑漆中撒上金粉、银粉等色粉,形成华丽的色泽。
于是,那嵌于漆器上的螺片
便同乌黑的胎体一起,
被裹上了一层闪亮的金衣。
花鸟御所车莳绘螺钿书箪笥/16世纪晚期/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箱体在黑漆上泼洒金粉,其上镶嵌的螺片组成了宫廷马车、朝臣、飞鸟、樱花树等日式物语。
这些金衣螺片点缀在日本武士的刀剑和衣着里,
见证着修行之人的勇猛坚毅、坚韧不拔。
铁线莲方格图案莳绘螺钿剑鞘/17世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铁线莲在日本被认为是吉祥的,因为它能够迎难而上、攀越篱笆。
芝山象嵌印笼/19世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由于日本传统服饰没有口袋,印笼成为了江户时代武士系在腰上的装饰品,内盛疗愈的药片、药粉。
到了江户时代末期,
芝山仙藏发展了螺钿镶嵌的技艺——芝山象嵌,
采用母贝、金银等多种材质,
将每个物件单独雕刻,再嵌于漆体表面。
使得整体装饰如半浮雕般具有立体感。
芝山象嵌花瓶局部/清水三年坂美术馆藏/19世纪,日本正式参加巴黎世博会,在欧洲掀起一股日本主义热潮,其中,芝山象嵌被称为“东方的马赛克”
巧的是,在大洋另一端的欧洲,
宫廷匠人们也结合着本地的工艺,
将螺片运用出了不一样的风采。
03
欧陆细腻,柔美奢华
16世纪早期,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货船载着
日本出口欧洲的商品停歇在阿姆斯特丹港口。
花鸟莳绘螺钿圣龛/16世纪/九州国立博物馆藏/-年,日本为了符合欧洲人口味定制出口了系列商品,圣龛上的花鸟装饰别具东方风采
于是,一股金色的东瀛之风
就携带者贝壳花卉吹进了荷兰静物画之中。
荷兰雕刻螺钿花卉静物版画/迪尔克凡里杰斯韦克/约年/以近,人民币落槌
到了18世纪,欧洲宫廷流行着
繁复柔美的的洛可可风尚,
从东方漂洋过海而来的螺钿器物
为宫廷匠人们提供了灵感,
他们开始采用贝壳作为工艺镶嵌的材料。
铜镀金嵌螺钿修妆匣/18世纪/国立故宫博物院
宫廷御用工匠泽勒结合“布勒细木镶嵌”技艺,
将华丽的母贝嵌入名贵木材之中。
彩色的螺片化身柔媚摇曳的花卉,
营造出浪漫的法式婀娜。
紫檀木嵌珍珠母写字桌/御用工匠法兰兹泽勒(FranzZeller)/18世纪中叶/由德国贵族卡尔菲利普三世委托制作
绝代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寝宫里
也藏着多件以母贝镶嵌的华丽家具。
玛丽皇后的首饰柜/让费迪南德施韦德费格/
珠宝柜的中间壁板饰有一块浅浮雕,表现法国的守护神正在为象征艺术的几位人物加冕。柜子上的青铜装饰与螺钿框相得益彰。
因此,在欧洲的土壤里,
螺钿少了一分东方的宁静淡雅,
多了几分奢华繁复的甜美梦幻。
玛丽皇后的寝宫里,摆放着一张母贝镶嵌写字桌。
那么,回到螺钿的故乡中国,
这些让人如痴如醉的螺片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呢?
清康熙黑漆嵌螺钿“鹿鹤庆寿”彩蝶花果纹香几/年以1,万港元拍卖成交
04
极致点螺,多彩瑰丽
从明朝起,工匠们便开始在螺片的薄度上下功夫。
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
——《髹饰录》
经过加工处理的薄螺片仅0.1-0.3毫米
到了明末清初,扬州的匠人们
在薄的基础上将技艺做到极致,
发展出了“点螺”工艺,
将薄片打磨得小如针尖、细若秋毫。
由此点缀出来的漆器表面极具绘画效果
在浙江嘉兴,便有一名善嵌的名匠——江千里,
他喜爱以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为题材制盘,
尤其对叛逆封建礼教,
忠贞自主爱情的男女主人翁情有独钟。
螺钿西厢记漆圆盘/江千里/明末/江千里一生喜用《西厢记》故事作小件薄螺钿镶嵌,而传世作品也多为小件/年以,港元拍卖成交。
江千里运用写实风格点缀盘面,
生动刻画出中式园林中的人物姿态,
加之特意选用艳丽色彩的螺片,
颇有西洋油彩与中式野逸合为一炉之感。
黑漆螺钿山水人物图圆盘(局部)/明末/江千里/上海博物馆藏/螺钿上加刻细细的纹线,衣褶、毛发纤毫毕现。
以江千里为代表的螺钿风格自成一派,
直接影响了明末之后螺钿漆器发展,
被后人运用在屏风、方斗等器物的装饰当中。
黑漆螺钿山水图方斗/上海博物馆藏/其上的螺钿点缀极致细腻,如星光般璀璨
这样极致精湛的纤薄螺钿技艺为
中华之独有,制作难度巨大。因此,
欧洲珠宝商将中国古董上的母贝片直接拆下,
再以装饰艺术的风格重新组合。
元代黑漆嵌螺钿广寒宫群仙宴乐图八方盖盒/年以2,万元拍卖成交
螺钿工艺源于中国,
远渡日本和欧洲后,
结合当地的独特文化,
形成了别样的异域风格。
来自东方的黑漆螺钿柜坐落在欧式洛可可风格府邸里,承载着贵妇人们心爱的器物。
然而作为一种工艺,
它源于中国,
也在中国达到高峰,
在薄度与纤细的技艺上遥遥领先。
华伦天奴家中一侧静立着螺钿古董柜
那些熠熠生辉的闪亮螺片,
至今仍存于博物馆和名家宅邸里,
为人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
小编
风生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原标题:《她是盛唐的星光,却在欧洲宫殿里闪耀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