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花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1#
一,无花果的化学成分1.1多糖目前从无花果中分离的多糖是无花果多糖-1(FCPS-1)、无花果多糖-2(FCPS-2)、无花果多糖-3(FCPS-3)。从已有文献中发现:利用复合酶的酶解技术从无花果中提取多糖;利用热水浸提技术从无花果中提取多糖;研究了无花果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1.2花青素花青素(anthocyanidins)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与花青素结合的配糖基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和芸香糖等分析了5种无花果果实中的花青素成分和含量,共检测到15种花青素。花青素大部分都含有矢车菊素(cyaniding,Cy),还发现了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Pg)的衍生物。利用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从无花果果实中提取出花青素,并利用响应面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1.3挥发油挥发油是无花果叶和果实中重要成分,平均出油率为4.35%。]通过水蒸气蒸馏法从无花果叶中提取挥发油,得到两种主要成分,即香豆素类和檀香萜醇类,采用水蒸气蒸馏和乙醚超声提取两种方法,从无花果叶中提取挥发油。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含有11种相同的组分,其中补骨脂素在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醚超声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可以说明,补骨脂素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1.4*酮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在无花果树枝、果实和叶片中含量很高,新鲜的叶中类*酮含量最高。无花果中*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槲皮素和芦丁等。不同无花果品种的叶片中,*酮类物质含量不同。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无花果叶中总*酮。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总*酮提取工艺。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无花果干果中的总*酮物质,获得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1.5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的含量在不同无花果品种中有很大的差异,并且成熟的无花果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要远远高于未成熟的无花果。在所有无花果品种中,布兰瑞克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要高于其他品种的无花果,而美利亚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最低的。无花果叶片正己烷提取物VE(a-生育酚,a-tocopherol)的含量要比无花果其他的部位高上很多,从中发现不同季节不同部位无花果中VE含量相差较大。1.6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是无处不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果实中,酚类物质几乎专一地集中于果皮中,黑色品种含量最高。无花果中两种主要的酚类化合物是酚酸(例如:没食子酸、绿原酸、丁香酸)和类*酮(如(+)-儿茶素、(-)表儿茶素、花青素)。研究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无花果中总酚类化合物,对丙酮含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进行了优化。研究一种优化的固态发酵方法,用于增加无花果副产物的价值,筛选了四种真菌菌株来增强总酚类化合物释放能力。1.7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无花果的叶片、枝条和果实中广泛存在。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无花果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铅、镉,各占25%,硒占14%,铜、铁、锌、锰各占9%的权重。除此以外,不同采收期、不同药用部位对无花果中铜、铁、锌、锰、硒、铅、镉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二,无花果的药理作用2.1多糖类的药理作用根据药理实验发现,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2.0mg/mL),3个纯化组分FCPS1、FCPS2和FCPS3中,以FCPS3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和人胃癌细胞(细胞)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57.30%和54.49%,结果表明:FCPS3对HepG-2细胞和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其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关。研究发现,PS能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S和腹水癌实体瘤的生长,对荷S实体瘤小鼠大剂量抑瘤率反而降低,而对荷艾氏腹水癌EAC小鼠的抑瘤作用却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FCPS可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2.2花青素的药理作用现有大量实验数据均表明,花青素具有抗癌活性,并且认为花青素B环上取代基是邻二苯酚结构的抗肿瘤活性最强。花青素抗肿瘤的机制有促使癌细胞凋亡、减缓癌细胞的增殖、防止癌细胞的转移等。花青素饮料进行了人体实验观察,选取视力易疲劳的受试者,连续一个月让其每日服用mL的花青素饮料,通过眼部症状检查、眼科常规检查、视力检查等证明,花青素饮料的确能有效缓解人体视疲劳。众多研究表明,许多植物中的花青素提取物由于其抗氧化作用,对减缓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2.3挥发油的药理作用香豆素类和檀香萜醇类是无花果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中,苯甲醛及乙醚萃取物通过药效学试验显示出强烈的抗肿瘤作用,对L小鼠白血病细胞株具有较高的抑制率。用不同浓度的FLP干预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其对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μmol/LFLP能抑制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成纤维细胞数目,体积变小,胞浆量减少,排列紊乱。2.4*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无花果叶中*酮类化合物对DPPH自由基的去除率为66.67%,·OH去除率为30.49%,证明无花果叶中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此外,*酮类化合物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来调节心血管系统。研究发现,槲皮素、芦丁和根素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酮类化合物还有抗衰老的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与抗氧化作用有关。*酮类化合物通过影响有丝分裂、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分泌过程发挥抗炎抗免疫作用。*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抑制基因表达和抗肿瘤细胞增殖及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来产生抗肿瘤功效。2.5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药理作用维生素E是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的总称,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维生素E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氧化并防止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破坏,以确保其完整性。维生素E在正常的免疫功能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对于淋巴细胞,这一作用已经在动物模型和美国老年人群中得到证实。维生素C有L型和D型2种异构体,只有L型具有生理功能,还原型和氧化型都具有生理活性。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最重要的是强还原性的分子特征,并与维生素E产生协同作用,降低脂质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成,保护超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肌体免疫功能。2.6酚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无花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对细菌、真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在一定的抑制浓度下不影响动植物体细胞的正常生长。酚类化合物通过电子转移、联合抗氧化作用和络合金属离子等起到抗氧化作用,还能够抑制低密度蛋白的氧化。研究发现,异*酮可起到防癌、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等功能。花色苷能显著阻滞G2/M,对前列腺癌细胞Dul45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对人体肺癌细胞A和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7微量元素的药理作用硒是无花果中的重要微量元素,硒对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及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当硒缺乏时,甲状腺功能和机体免疫力就会下降。微量元素硒与癌症有密切关系,其抗肿瘤作用及协同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维持DNA稳定性,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入侵和迁移,防止肿瘤细胞新生血管的生成,等等。微量元素硒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而保护晶体免受自由基损伤。实验结果显示,无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有24.8%患者缺硒,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有72.3%的患者缺硒。硒还可以延缓衰老,拮抗有*重金属元素,等等。三,无花果的临床应用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无花果植物在抗氧化、抗癌、抗肿瘤、降三高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医院在肿瘤防治中,重视无花果的临床应用。例如,浙江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室,以无花果为主药,辅助防治大肠癌。有人用鲜无花果50g,瘦肉g。煨炖0.5h,饮汤食肉,用于辅助治疗早期食管癌;有人用无花果30g、*檗5g,煎服,每日1剂,用于辅助治疗早期膀胱癌等。以上辅助食疗,均取得一定疗效。无花果为经济型植物。在庭院栽培的无花果叶特别多,资源十分丰富易得。临床上用于抗肿瘤药物使用,由于它能增强疗效,无*且副作用小,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中药。在国内,研究无花果很少,但是日本和法国有很多研究,特别是日本,从无花果中提取芳香物质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该产品既无*又抗癌,在临床疗效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中国学者也研究得出,无花果对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副作用几乎没有。无花果不仅可以作为药用,还可以生吃,口感甜美营养丰富。四,结语无花果是桑科榕属的经济植物,具有极高的医学药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无花果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因其显著的抗癌效果常被称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无花果中主要成分如多糖、酚类化合物、*酮类等,具有防癌、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如今对无花果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科研人员仍在积极寻找,开发高效性的无花果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也在不断地尝试将无花果作为主要的抗癌药物使用。但就目前研究状况来看,对无花果的研发还不够深入,具有很大的研究前景和挑战,前景广阔。李场长?道地农产品

农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