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橄榄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纷纷青子落红盐,

正味森森苦且严。

福州地区盛产橄榄。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

“一粒橄榄丢过溪咯,对面依妹是汝妻咯。金鼓花轿都备好咯,是哥没钱一直拖咯。一粒橄榄丢过溪咯,对面依妹是汝妻咯。难得依妹心灵美咯,不计高贵与高低咯。”

橄榄,可分为油橄榄和青橄榄两种。但油橄榄和青橄榄既不同科,也不同属。

欧洲橄榄为油橄榄,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主要分布于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等地中海国家。

中国橄榄为青橄榄,也叫青果(因为橄榄从结果到成熟,果色始终是青绿的),是橄榄科橄榄属乔木,原产中国南方,以福建居多。台湾、两广、云南以及日本的长崎、冲绳,马来半岛亦有栽培。

也有人称青橄榄为谏果、忠果。

元代王祯《农书》卷九曰:“橄榄生岭南及闽广州郡……其味苦酸而涩,食久味方回甘,故昔人名为谏果”。宋人赵蕃《倪秀才惠橄榄》诗之二:“直道堪嗟故不容,更持谏果欲谁从?”

桃小香摄

古人常把橄榄与梅花并列。

清代书法家杨沂孙有一幅篆书对联:梅花有香清在骨,谏果之味美于回。说梅花的清香,来自傲骨,橄榄的妙处,在于回甘。所谓忠言逆耳,回味悠长,也许这便是谏果、忠果的来处吧。

福州多侨乡。福州十邑的华人华侨,也叫它福果。因为青橄榄产自福州,福州历史上青橄榄产量最多,福果这个名字,既有“种善因,得福果”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表达了侨胞对乡土(福州)的眷恋之情。

福州橄榄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两岸,以闽侯、闽清的产量最多。品种主要有檀香、惠圆、长营、羊矢等10余种。这些橄榄品种不同,食用的方法也有异。

惠圆橄榄又名猪母榄,树姿开张,分枝能力较强,果大肉厚,适合加工成相对高级的蜜饯产品。

长营、羊矢橄榄产量多,可加工成五香橄榄、咸橄榄等产品。闽地擅长用糟,也有人将生橄榄捶扁,再用红糟腌过,风味独特。

而原产于闽清的檀香橄榄最为名贵。此果肉厚质脆,碰牙即碎,始尝稍涩,嚼后清香甘甜,香气四溢。而且纤维极少,食后无渣,为鲜食佳种。

桃小香摄

品尝檀香橄榄,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听朋友说过一个故事:

有个急性子的吃檀香橄榄,一口咬去,觉得无味,而且还有点涩。二话不说,便将咬了一口的檀香橄榄抛到屋顶。

不料,过了一会儿,那残留在他嘴里的味道发作,只觉得,有一股清香和甘甜在口中蔓延开来。于是他又急吼吼地爬上屋顶,去寻找那颗失之交臂的小青果。

真是何苦。

历史上,闽清檀香橄榄主产地,只在闽清的北溪、安仁溪一带,是闽清橄榄北植的临界线。橄榄属热带、亚热带水果,喜温暖湿润,忌严寒霜冻。是不是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微寒薄霜,让闽清的檀香橄榄,口感更佳呢?

闽清种植橄榄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唐朝。

福州橄榄在唐代时,便被正式列为贡品。晚唐到五代时期,有一种“青果船”,专门在秋季果熟之时,到福州来运载橄榄,分赴苏、杭、京、广各地贩卖。

但檀香橄榄是在宋朝时开始栽培的。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说:“橄榄闽蜀俱有之,闽中丁香,一品极小,隽永,其味胜于蜀产”。

桃小香摄

在福州橄榄惠圆、长营、檀香三大类品种中,惠圆平均每斤36粒左右,长营平均每斤65粒左右,檀香大小不一,每斤在70粒至粒之间。其中,粒至粒是檀香橄榄中的上品,名曰“尖子”“堪高”,色、味、香、型俱佳。

张世南说的这个“丁香”,会不会就是檀香橄榄之类的闽清橄榄呢?

而檀香橄榄旧时也不叫檀香橄榄,闽清人通常称之为小粒橄榄。据《闽清县志》的说法,檀香这个称号,是南洋的闽清籍华侨起的名字。

旧时闽清县有一位叫池香的老人,常往返南洋做生意。

南洋的闽清籍华侨甚多,当地的华侨给他不少帮助。池香老人想送点家乡的特产,分享给这些热心的华侨。但南洋乡亲少说也有大几千人,带什么东西,才能经久不坏,又能够让那么多的人分享呢?

他想到了家乡的小粒橄榄。

于是,他买了几担小粒橄榄,特制几个大桶,用橄榄叶铺垫好,然后倒进橄榄,包装严密,以防海水侵蚀。三个月后,池香老人又到了南洋。他叫人从船舱搬出木桶,撬开桶盖,顿时芬芳四溢。

桃小香摄

橄榄颗颗碧绿油亮。他用这些橄榄招待乡亲。

那些没见过家乡橄榄的华侨子弟,将小粒橄榄放进嘴里,清甜脆嫩,口齿留香。一人一颗,嚼得津津有味,便问这橄榄的名字。池香说,我们闽清当地都叫它小粒橄榄,要不,你们替它起个芳名吧。有个侨胞说:

别看小粒,比这里的檀香木还要香呢。

于是,“檀香橄榄”就这样叫开了。

橄榄树暮春开花,秋季果熟。橄榄挂果时间长,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檀香品种11月才能采摘。采摘后,如保存得法,可保鲜半年时间不变质。

在橄榄之乡,有“桃三李四橄榄七”的民谣:

“桃三年,李四年,栽大橄榄要七年。我栽果树各四棵,请问六年过后几树可卖钱?桃子四棵都结果,李树前年就收成,剩下橄榄差一年——桃李八树都卖钱!”

“桃三年,李四年,栽大橄榄要七年。我栽果树各五棵,请问七年过后几树可卖钱?桃子五棵都结果,李树早年就收成,橄榄正好果连连——它们全部都卖钱!”

桃小香摄

橄榄树需栽培7年才挂果。新橄榄树开始结果很少,每棵仅生产几公斤,25年后才显著增加,多者,可达多公斤。每结一次果,次年一般要减产,休息期一至两年。因此橄榄产量有大小年(本地俗话公母年)之分。

青橄榄性平,利咽生津,清热解*,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每当秋热秋燥之时,吃上两三枚橄榄,立即有清凉生津的感觉,故有肺胃之果的美称。尤其是闽清三宝之一的檀香橄榄。

元代洪希文有一首《尝新橄榄》诗,说它侑酒解酒*,投茶助茶香,得盐即回味,消食尤奇方。

旧时上海及苏杭人最爱闽清的檀香橄榄。每年青橄榄上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些,并把它装在玻璃瓶里,招待亲朋好友。

上一辈的许多闽清人都知道,到上海作客或出差办事,如果能带上几斤闽清的檀香橄榄,主人定会特别高兴,办事也会格外顺畅。

青橄榄还有化刺除鲠、解鱼鳖之*的功效。

宋代医家马志说,人误食鲐鱼(河豚),必迷闷至死,惟橄榄及木煮汁,方能解之。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甚至说,用橄榄木作楫,划着水,鱼皆浮出。正所谓一物降一物。

南方沿海渔民,至今煮河豚鱼时,还常在锅内放几粒橄榄。而最管用的,当然,还是闽清的檀香橄榄。

(非署名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