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山散文母亲的ldquo名言rdq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好得了吗         http://m.39.net/pf/a_5683025.html

母亲没有上过学,认识的字也不多,但是母亲特别喜欢看戏,戏文里的一些对白、唱词,加上母亲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一些常见的名言渐渐地成为母亲的口头禅,也成为母亲为人做事、教育子女的准则。

——同淑君同淑君

母亲的“名言”

母亲的“名言”,并不是母亲独创的,只是小时候经常听着母亲念叨,似乎已经变成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刻记忆,而这些记忆又不断地潜移默化,以至于深入骨髓,又渐渐变成了我自己生活中做人处世的准则。
  母亲没有上过学,认识的字也不多,但是母亲特别喜欢看戏,戏文里的一些对白、唱词,加上母亲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一些常见的名言渐渐地成为母亲的口头禅,也成为母亲为人做事、教育子女的准则。
  “穷要刚强,富要有志。”这是母亲的“名言”之一。农业生产队的时代,农村的普遍情况就是缺衣少粮,人们从早到晚都在忙碌,可是所生产的物品要保障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都很不容易。特别是我们家,没有壮劳力,上学的孩子多,而耕田种地,除草收割,更不用说回到家里还有里里外外的家务活,父亲多病,多数只能是母亲支撑着。要强的母亲宁肯自己辛苦劳作,轻易也不会请求别人帮忙;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欠别人的钱粮。相反,如果左邻右舍有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需要帮忙的时候,母亲一定是及早赶到,发面蒸馍、洗锅涮碗,熬半夜起五更,不辞劳苦。等到大事办完了,众人散去了,有时母亲还会帮着多干一半天,帮主人将所有的东西收拾好才回家。
  小时候,我家的农具厨具特别齐全:蒸凉皮的笼布,蒸笼圈三个,笼盖,大大小小的箅子、笊篱,大大小小的各种盆子,切面刀,厨刀;石磨子,梯子,粗的细的罗子,大面盘,面箱,筛子,架子车,大小草笼、竹笼;大方桌,长条桌子,椅子,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凳子;锄头铁锨各两三把,斧头,小锤子、小镰刀,几把麦镰,大小镢头,八镑锤,凿子,锯子,钳子、螺丝刀、瓦刀等,总之,成天都有邻居来借东西还东西,母亲则是能借就借。有时好好的东西借出去,送回来就坏了,父亲只好将那些工具重新修理一番,母亲也要将那些工具好好清理干净。
  正是因为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母亲一般情况是不向别人借东西用。至于借钱,到了万不得已借一点,也要想方设法快点还给人家。因为在母亲看来,无债才是一身轻。
  “不怕慢,只怕站。”这是母亲的“名言”之二。这里的“站”就是“停止、停顿”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慢一点不要紧,但不能停下来。如果做一下就停止,即使速度再快也做不了多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恒心很难成功。其实这正好和《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讲的是同样的道理。农耕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母亲每天都是天还不亮就起床,冬天还好,可是夏天昼长夜短,北方天麻麻亮时还不到五点。晚上天黑之后,母亲仍然要忙碌,点一盏油灯,或纺线织布、做鞋缝衣,或是褪玉米、剥棉花、搞卫生……印象中的母亲,每天都在干活,即使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手中的活计都不会停下来。总之,在那个差不多是自给自足的年代,感觉家里永远都有做不完的活,田间总有除不尽的草。正是母亲长年累月的辛勤劳作,才让我们姐妹几个都能读书,才能让我们顺利地考上大学。其实,我心里最清楚,如果没有母亲的日夜辛苦,我也许就像村子里的许多同龄人一样,早早辍学回家,帮着家里扫地做饭、纺线织布、下地干活了!
  有一年冬天,外婆在我家住了几天。外婆以为冬天时母亲稍微轻松一点,结果事实不是外婆设想的那样,外婆就忍不住数落母亲:“你从早到晚都忙,累成这样,还不如叫你女儿不要上学了,给你做饭扫院子,你也歇一歇。”可是母亲对外婆的建议,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来,外婆就不愿意在我家多住几天,怕母亲太辛苦,还得照顾她。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小时候,无论是在家里干活还是在学校读书,都是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的。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在恢复高考制度之后,能有幸成为那个时代的幸运者。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对我们的良好教育和积极的影响。
  “小时偷针,大了偷金。”这是母亲的“名言”之三。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给我读过那个纵容儿子偷盗最终成为汪洋大盗被杀头的故事。那个年代,许多东西都是生产队公有的,所以在生产队出工时,顺手牵羊、小偷小摸的事情非常普遍。许多人认为集体的东西,不拿白不拿,不多拿点自己就吃亏了。如收割小麦时,揉搓一点麦穗装在口袋里,摘豆子时私下里藏几条豆角,掰玉米时偷两条揣在怀里,拾棉花时将一些棉花趁机装到秋裤里……这种情形,有时甚至是半公开的,只要不给队长看到就万事大吉了。其他人即使看到,都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不是拿自己家里的东西,何苦白白地得罪人。后来,这种事情就更离谱了,村子里有一帮人相约,晚上三更半夜时拿个口袋一起去其他村子的田间去偷东西,次数多了,当庄稼成熟时候,每个村就得派人去日夜看守,甚至要抓那些经常偷东西的人。
  在家里,母亲时常对我们说起这些事,总是说她自己胆子小,心里害怕,有时看人家拿的多了,心里不平衡,也跟着人家顺便拿一点点,可是总是不由自主地胆战心惊,脸红心跳的,总想着万一给人家逮住了,东西没有偷到多少,倒是脸面往哪里搁?后来,就想还是算了,自己有手有脚,干吗不多干点活,还是光明正大得到的东西,吃着用着心里才踏实。
  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我上小学时,班里偶尔有小偷小摸的现象。钢笔、铅笔、橡皮、本子,一不小心就不翼而飞,那时丢了东西,特别痛心,回到家还要给大人骂好久,骂自己不多长点心眼,在学校没有看好东西,当然最严重的后果是自己没有东西用了。曾经记得,上一年级时,我的钢笔给人偷走了,正好上数学课,我没有笔写字,就难过的哭鼻子,数学老师问我为什么哭,后来还特意地把他的钢笔借给我用。说实在的,那个数学老师,姓白,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我们并不喜欢他,背地里叫他白胡子老头。他教我们的时候,应该是将要退休的年龄,须发皆白,讲课有点啰嗦,耳朵也有点背,有学生捣蛋时,他就生气,吹胡子瞪眼的,惹的那些捣蛋*就哈哈大笑,老师对他们却无可奈何。可是,自从那次他借给我钢笔用以后,我倒是渐渐地觉得数学老师还是挺好的一个人,只是年龄太大,不知道跟我们这一帮小孩子怎么相处。其实,那位数学老师还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父亲的堂姐嫁给他,按说应该叫他姑父才对,但是,那个时候从来没有叫过,他也没有对我提过这回事。
  尽管经常有东西给别人偷走了,虽然也恨的咬牙切齿,可是无论如何,我从来都不会想着要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有智不在年高迈”,这是母亲的“名言”之四。在传统的农业时代,年龄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代表着他的生活智慧。“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这样的话在那个年代,一般是长辈们用来教训晚辈的,表示他们的人生经验比你多。这些说法,当然在一般情况下是对的,许多事情是需要人生的阅历和经验。但是,一味地相信这些,社会就难以进步,青少年就难以脱颖而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呢。现在想母亲的这句话,其实和《论语》中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的意思差不多。
  小时候在农村,经常有家庭矛盾、邻里矛盾,特别是有些不讲道理的老人家,母亲就很讨厌。有时母亲会给我们分析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源,也会评价一些人或事,那些地方做的不好,那些地方可以改进。比如最普遍的婆媳矛盾,那个年代,如果媳妇娘家有钱有势,婆婆家一般不敢欺负媳妇,如果媳妇娘家没有什么背景,本人又不是那么厉害,婆婆家经常会找机会欺负一下新媳妇,母亲就叹息说:“说到底,有许多人没有把媳妇当自己家人看。”当然,母亲也经常会给我们讲谁做什么事做的好,什么事情怎样处理更合适。时间长了,头脑中渐渐地形成了是非观念,慢慢地学会怎样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特别是母亲经常说的“把别人当人看”,其实就是要尊重别人,体谅别人。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了,往往是年轻人能更快地获得更新潮的信息。但是,在那样传统的时代,母亲有着这样的观念,确实是不容易。其实,人的智慧是否能不断成长,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观察与领悟,这种领悟让自己的人生变成更成熟,生活的更美好。如果一个人不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没有自省意识,那么再多的生活经历对他来说,都难以变成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母亲去世三十多年了,可是母亲的“名言”却一直陪伴着我,警醒着我,让我要有自己的目标,让我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坚守做人的底线,活出自己的精彩。

江山

《母亲的“名言”》这是一篇朴实而又充满生活哲理的散文,母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用普世的道德观,用自已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及身边的人,作者用几个“穷要刚强,富要有志。”“不怕慢,只怕站。”“小时候偷针,大了偷金。”“有志不在年高迈。”等几段母亲小故事的描写,给我们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真所谓“小故事,大智慧。”其实人生的真善美普世价值,都源于生于,又高于生活,不错的一篇散文,充满正能量。值得推荐大家一读。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陕西合阳人,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广东东莞。喜欢旅游、读书、写作。现为江山文学网丁香社团优秀作者。

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学网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

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影视戏曲、电影剧本等。

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社团简介

社团:丁香文学

社长:秦雨阳

成立于:-04-07

副社长:天山

副社长:赵淑敏

社团总编:石尖

常务社长:孙巨才

执行社长:大智若愚张

荣誉社长:烽火十三

荣誉社长:娇娇

社团顾问:半川柚子

社团顾问:风子九天

小说主编:晚秋枫叶

小说主编:天山

散文主编:孙巨才

散文主编:石尖

诗歌主编:榕书

诗歌主编:大智若愚张

古韵主编:醉美如卷

评论部长:闰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