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季节,秋季的选饵、用饵是最有难度的。比如冬季直接选用浓腥饵料,春节用腥香或香腥,夏季则多用偏清淡的饵料。秋季则不同,前接酷夏、后接冷冬,但又不同于春节,整体而言是鱼的活性不断降低,鱼摄食逐渐下降的过程,用饵选饵多变化。
秋季饵料味型变化,随时间而改变
从宏观视角、大的范围看待,尽管饵料选用多变,但也有规律可循。首先是初秋,立秋之后气温并不立即下降,水温依然维持高位,也符合“秋老虎”的特性。这时饵料选用可延续夏季的思路,以清淡为主:钓鲫鱼可选奶香、麦香等商品饵;钓鲤鱼可用薯香、谷物香的饵料,或者汁液饱满、香甜可口的嫩玉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晚秋水温已经大幅度降低,像笔者所在的鲁西地区,水温与初冬已无多大差距,像黑鱼、鲶鱼也开始进入冬眠状态,腥味饵料逐渐占据主要位置。大鲫鱼、鲤鱼等摄食蚯蚓等荤饵,越来越迅猛。选饵最有难度的要算仲秋,经常把各种饵料尝试个遍,依然难有好鱼口的情况。这与水温变化及鱼自身习性的转变密不可分,建议多用些广谱性较强的饵料,比如万能饵蚯蚓。
秋季用饵,酒味饵料的效果逐渐显现、增强
尽管鱼在秋季,不管是交配、甩籽的需要,还是为冬季储存能量的需要,接受的食物味型、种类繁多。但相比之下,酒味饵料或窝料对鱼的吸引力逐渐增加,尤其是对鲫鱼、鲤鱼等。
河流、湖泊岸边总会有芦苇等水草,它们歪倒水中或被大水淹没,沉没在水底淤泥,最终腐烂、发酵,向外释放出乙醇气体,以至于水草密集的水域弥漫着淡淡醇香味。活跃在这里的鱼群或多或少会接触到散发乙醇气味的食物,而把它吞食。因此当再次遇到酒味食物,鱼并不陌生,甚至会大胆吞食。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酒米,相比春、夏、冬三季,秋季用酒米打窝诱集鲫鱼、鲤鱼明显有优势。泡制酒精时,加入用公丁香、阿魏、白芷、山奈泡制的药酒,用在深秋打窝诱集大鲫鱼,不多长时间,就能把周围水域的鲫鱼诱集过来。也可在饵料中适当添加酒米,增加饵料比重,驱除小杂鱼的干扰。需要指出的是,这时用的酒米尽量选用低度曲酒浸泡,防止酒味过于浓烈,掩盖住饵料的其他有效气味。另外酒味玉米一年四季均可使用,同酒米类似,它在秋季效果最突出。酒泡的玉米颗粒,如果单依靠曲酒、玉米的味型,诱鱼效果并不理想,一般还会加入像牛B鲤、诱鱼、蜂蜜、维生素B2等添加剂,丰富、提升玉米味型。
写在后面:秋季用饵,应大胆尝试
秋季=是垂钓的好季节,鱼口迅猛,用饵应大胆尝试,以发现最适宜的饵料。选饵、用饵不宜执于惯性,灵活调整才是最佳思路。笔者曾在徒骇河野钓,有时鲫鱼偏好蚯蚓,但有时又偏爱商品饵,所以大胆实验才能发现哪个味型饵料最适合。
原创: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