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guides.html点击上方蓝字“编辑器”一起玩耍
合香是传统的古老中华香文化,最为广博深奥的一脉。合香是智慧的先人,根据四时八节,寻找到物候和节气所馈赠给人类最美好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用中医的配伍理念,用来养生养性的香品。
似乎是古人不经意间的发现,身边的花花草草,蔬果虫鱼,居然都可以,成为我们驱疫避秽调理康健的好物品。合香,就是这样,悄悄的在中华人的生活中,蔓延开来…
在东方缭绕的袅袅香气之中,有一种可佩戴把玩的芳香妙物——香珠,为古人所喜爱。香珠是由多种香药制成的丸状香品,可佩带也可烧薰,可用绳串成香串,具有安神、凝气、舒缓身心之功效。香珠最常见的有梅花纹,云纹,寿字纹和回文,大小有严格的规制。
另外古人的香珠的佩戴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晋商为了经营生计常年出门在外,事先会根据身体的状况携带相应的和香珠,在途中,如遇痼疾发作或者头疼脑热,将香珠泡水,含服或者是爇烧,能够起到救急的作用。
在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纱厨后先皆悬挂伽兰木,真腊龙涎等香珠百斛;蔗浆金碗,珍果玉壶,初不知人间有尘暑也。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三伏中体粟战栗,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说明宋代宫中一般使用奇楠香,沉香及龙诞香等贵重香料制作香珠。
但香珠的昂贵并不仅是原料的稀有,也是因为懂得制作工艺的人较少且工序复杂,一般也只流行于王公贵胄之家,并根据每位佩戴者的身体状况不同,还要按照特定的配方和功效和合成,这就是其味道各不相同的原因。
南宋"中兴复古"香牌
香牌是我国传统的用香合香形式之一,唐宋时期就已经流行。香牌既可装饰、香体,也能祛秽避疫、提神醒脑或安抚情绪。
《香乘》里面载有一些关于香牌的香方,对其具体的香材配比和研磨阴干方法都有介绍。其中有“世庙枕顶香”一方:
“栈香八两,檀香、藿香、丁香、沈香、白芷以上各四两,锦纹、大*、茅山苍朮、桂皮大附子,(极大者研末)辽细辛、排草广零陵香、排草须以上各二两、甘松、三柰、金颜香、黑香辛夷以上各三两,龙脑一两,麝香五钱,龙涎五钱,安息香一两,茴香一两。共二十四味为末,用白芨糊入血结五钱,杵捣千余下,印枕顶式阴干制枕。余屡见枕板香块自大内出者,旁有‘嘉靖某年造’填金字,以之锯开作扇牌等用甚香,有不甚香者,应料有殊等。上用者香珍,至给宫嫔平等料耳。”
可见香牌在明代是很盛行的,也比香珠更为珍视,所用用的是较为珍贵的上好香材,其中可承载的文字内含也比香珠更多。
同款现在,很多人一听到“斋戒”,都会想到佛家的吃斋念佛。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斋戒,最早并不是来自于佛教,而是来源于我们的文化传承。其实,如果了解古代文化,就会发现,斋戒对古人向来是一件大事。在古人看来,身与心的修行都非常重要,所以《易经》中写道:“洗心曰斋,防患曰戒。”所谓斋戒,《明史礼志》记载:“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清代沿袭明制实行斋戒,清雍正皇帝对祭祀、斋戒非常重视,屡次下谕要求百官并八旗子弟严肃对待。雍正十年,参照明代参与祭祀活动的人员佩戴祀牌的先例,设计斋戒牌的样式,要求祭祀人员必须在胸前佩带斋戒牌,以便时时提醒自己,同时也提醒他人在斋戒期间保持恭肃之心。以期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这一块斋戒牌是我们依据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斋戒牌一比一手工制作,其实无论什么材质材质的斋戒牌,其本质都是在提前我们要保持自省和敬畏。而一块小小的斋戒牌,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回归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回归对生命的敬畏;将原本属于自然的还给自然,将属于生命本身的还给生命~斋戒,既是饮食上的制伏口腹之欲,也是心灵上调伏贪嗔之欲。时常斋戒,时时警醒。
到了现代,随着香文化复兴,香牌的功能也更趋多元化,比如配上项链、车挂、包坠等。喜欢随身佩戴香牌,一路行走,摇曳生香。
从大自然中的香料开始,辨识、调配、合制,感受手作的温度;将自己的心意凝结入香品,袅袅燔烟,氤氲清香,此刻的你,我,他,更能体会香的独特气质,香知香惜;
做个香牌挂在胸前,美观之余,又怡养了身心!应时采收香料,因人而异设计香方,若是悟性高深,还可以加上点心情加上点浪漫的味道,然后用心炮制香材,最后,捣碎诸香,和合成品,收入瓷瓶,埋入地下,窨藏数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一盏茶,一盘棋,一支花下,静静的等待……
▼把时间交给沉香▼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