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一种构想把艺术品切开来卖 [复制链接]

1#

有一种构想 把艺术品切开来卖


一幅齐白石的画在解放前只卖四五块钱,而现在,它的价格可能已经上百万、上千万了。画还是那幅画,但如今的价格却把大部分收藏者挡在了艺术殿堂之外,这使得艺术品的拍卖收藏更像是富人的游戏。 如果艺术品能掺入金融元素,让其成为一种大众投资工具,老百姓就能从中分享艺术增值的乐趣,这将是一块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比如一幅齐白石的画,同时被多人通过持股方式拥有产权,当画价上涨,所有的持股人都能从中获得收益。这种想法,是北大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长彭中天正在研究的项目。 彭中天出身艺术世家,父亲彭友善为徐悲鸿、齐白石弟子。彭中天本人是学金融的,最本职工作是搞产业投资,参与过多家国内股份制银行和券商的筹建,并做过几家上市公司的IPO发起人。现在,他把金融触角伸到了艺术品市场。 彭中天构想的艺术品交易所 ●一件艺术品,首先要交给交易所指定机构进行鉴定、评估,得到准入许可。 ●随后,这幅画将被交易所指定托管机构保存,并被定价分成若干证券投入到市场当中,它的每一券面发行价都由保险公司担保。如果市场价低于这个发行价,保险公司将以发行价回收。 ●艺术品上市之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于书画价值的判断,在某个价位买进这幅画的证券。而如果有人想收藏这幅画,所要做的就是使自己所持证券达到一定比例,画随着收藏发生而最终退市。 ●在此过程中,画价的上升将使得该画的证券所有者获得回报。 齐白石的画价格翻了万倍 彭中天认为,要对艺术品金融化投资,首先要弄清楚艺术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以齐白石的画为例,20世纪30年代中期,齐白石在画室中贴有一张卖画润格: 花卉条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四开二十元(以上一尺宽);五尺三十元,六尺四十五元,八尺七十二元(以上整纸对开)。 而册页一张仅为6元,扇面仅8元。据称,齐白石自定的润格表在当时还属于高价。到了40年代,齐白石的画标价也仅升至5-6元一尺;50年代,在卖画商那里,收藏者100元以内就能买到一张齐白石的大画。 但今天,这个价格只能让藏家只恨没生在那个年代。今年5月,齐白石画册《花卉草虫册页(十二开)》在北京拍到2464万元,是目前齐白石最高价的作品。而他的《山水册八开》,在1998年就拍到159.5万元的高价,到2003年,再次拍卖的成交价更是达到1661万元。短短5年间,这幅画册价格翻了10倍。 一般书上认为,艺术的独特性和历史的悠久性决定艺术品的价值。但画还是那幅画,它的艺术独特性应该没有什么变化,而历史悠久性也就那么数十年,怎么就会在价格上带来上百万、千万倍的增长呢? 彭中天在刚开始研究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经过两年的思考,彭中天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艺术品的价值是由其社会经济总量决定的。过去我们穷,但现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每年的收益数倍增长,所以经济总量上来了,齐白石的画价格也上来了。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齐白石的画在20世纪30-50年代价格几乎没什么增长,但在当今这个时代,其价格却能在短短几年间翻十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