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0多年的中国商业界,众多草根起家的企业家们似乎从来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成长的机会,但同样也纵容出一代不知节制的财富群体,从而造成他们注重利益而不计后果,得理处决不轻易饶人,勇于倾家一博而不肯稍留后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隐含在这些成语中的血腥与决然构成了这代人共同的生命基因。经济学家赵晓在评论德隆事件时说:“德隆倒下,是德隆的悲哀,也是渴求极速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的集体悲哀。——吴晓波
年,当一个年轻人在新疆开设一个小型照片彩印店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18年后,他旗下公司所拥有的总资产规模高达亿,一度几乎涉及中国所有的金融领域,被称为:资本市场第一猛庄。
这是一个神话,一个真真切切的资本增值神话,而创造这个神话的人正式德隆系的创始人——唐万新
中国企业家中的佼佼者马云、刘强东、马化腾、许佳印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提及乐视的“贾老板”,我们更多的是津津乐道,不是因为他资本运作的高超,而是他的“大败笔”。
商业的本质是一场企业家面对当前市场的营销产品、技术、战略、财务等所有环节进行的创新。
纵观中国各大企业的掌门人,有的人善于资本运作的“长袖善舞”;有的人专注于拿着PPT融资;有的人精通于政商关系。但是,再是多精明的人,一旦踏越“红线”,想要在东山再起,亦是非常艰难。
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中,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而失败则无所不在。
商业是一场关于幸存者的游戏,正是燃烧在企业家内心的那股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再一次次的颠覆着陈旧的秩序,掀起并发动了商业上的巨大浪潮和革命失败,让人遗憾但不可耻,因为它伴随着伟大的创新和冒险。
01:
中国式失败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年的土地改革打破了封建地主性,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年中国效仿西方模式,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一举奠定了中国如今的国际机会。但是,有阳光能照的地方,就一定有阴影。
改革伊始,中国一直处于一个剧烈转型的时代,法制在建设和完善中,冒险者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这造成很多企业常常游历于灰色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的遭受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这种对环境的分析能力和需要如何应对的智慧,并不是西方管理学抑或欧美大牌商学院教授所能传授的。所以,我们只有撸起袖子自己来。而就来自己来的时候,有些人看到了机会。
02:
大学退学的创业少年
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有着前人失误的痕迹。
今天我们来谈谈一个少年,他出生于新疆的乌鲁木齐的一个支边家庭,是六兄妹中最小的一个。17岁考入华东石油学院,但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与个人兴趣不相匹配,于是退学重考,第二年,分数达复旦大学分数线,却由于高考政策规定,不得不就读于新疆石油学院。
“皇上爱小儿,百姓爱幺儿”,面对22岁的唐万新大学都没有读完,父母也是无口舌之辩。同年,他怀着创业的情怀就上路了,第一站:照片彩印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照相技术刚刚起步,考查完乌鲁木齐的生意市场后,商业嗅觉敏感的唐万新就瞄准了彩印照片生意。
年,唐万新拿着元开始创业。
木桶效应”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唐万新把自己不善于表达的短板彻底给拆除了,借助于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高超的销售技术,他的彩印店开到了20多家,在乌鲁木齐占有率超过80%,赚了60多万元。
我们读者朋友们都知道,在八十年代,万元户都是超级大富翁,而一个毛头小伙却一下子赚到了60万,这一年,20多岁的唐万新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年,唐万新试着将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展到实业领域,包括锁厂、饲料厂、挂面厂、化工厂等等,短短三年后,没想到他竟欠下多万的债。
年,这一年,唐万新把债主传呼到一起,开了个会,大致说“如果大家信得过我,就给我一个机会。要不,你们可以随时送我去局子”。看到这样一位血气方刚的少年,这些债主们当场选择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
年,下半年,唐万新再次起征,踏入商场,他先后创办了一家电脑经营公司,靠着几个大单,一举赚得多万。在还清债后,唐万新的商誉由此大扬新疆商场。
03:
第一桶金——下深认股
年,深沪两股相继建立,中国试图筹划建立以股票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年,邓小平南下,专门讲道:“证券和股市要坚决放开试,错了可以纠正”。正是邓小平的一句话,仿佛触动了这一年的股市,从此“春天”开始呈现出一派亢奋的态势。
年,深交所宣布发行总共五亿股,但是需要凭借身份证去认购抽签表,如果抽中了才能购买票、抽签表,一个人最多可以拿10张身份证去购买。
消息一出,这一年有多少人去抢股票呢?
万。
深圳全市个发售点都排起了长龙,更有甚者,据说,有人曾为买股票通过邮局,邮政了一个17.5公斤的身份证,整整张身份证。
股票抢疯了,而此时久经商场风云的唐万新是“心动”了没?
当然,他的嗅觉是十分敏锐的。
他花钱请了新疆老乡到深圳去排队购买抽签表。给老乡的原由是:请你们免费旅游,但是旅游前,先要排队认购“一张纸”,并且每天每人还额外补贴50元劳务费。由于老乡的热情认购,唐万新的转手能力,这一次没有人知道唐万新赚了多少。
此时,他心里明白过来,实业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此时的他认准了一个更赚钱的东西——股票。
04:
一级市场的猎手,二级市场的转手
伴随着巨大的股票暴利,当初那个身价元的少年同大哥注册了新疆德隆实业公司,专门从事资本市场的股票运作。
读者朋友们是不是认为股票非常神秘呢?
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因为通过德隆最初的操作手法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步:开始相继在新疆和陕西两地大量收购国有企业的原始股和内部职工股;
第二步:将之倒卖给新疆的金融机构或者等待公司上市后,在二级市场甩卖套现;
第三步:再在一级市场当抄手,二级市场当倒手,往复循环。
总共这三步,不知你看懂了没有?
如果没懂,我给你打个比方,你就很容易了解:
你从农民身上收斤土豆,斤大米,斤玉米。
倒卖给超市或者等待这些农作物涨价。
理解没?
就是低买高卖,如果市场不成熟,那就等待市场涨价。
据有关金融人士披露:唐万新在买卖“西北轴承”0万法人股上,最终以高于买入价的N倍出手,净赚0万元。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在全民意识当中才有“股票”字眼的概念时,有人早已炼成了“葵花宝典”。有人会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很大”。
但你想过没有,“你为什么挣不了大钱?”
你知道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吃的最香”。
尔后,唐万新大刀阔斧,一举从某信托投资公司融到3亿,搞国债回购业务,让德隆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积累,这一年,唐万新三十而立,自此开始构筑此后的“德隆”金融帝国。
而如今三十而立的你,没有炒股票怕风险。
当你在羡慕别人的“风光”时,别人与你相差并无多大差距,只是你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思维固化,认为这也不敢干,那个也不敢干,那么你只好用自己的时间去换薪酬,而当你看见别人豪房、豪车时,准备换工作加入他们的行业时,市场早已无往日幸运。
所以,一个人的认知真的可以决定人生走势。
05:
德隆帝国的“三驾马车”
年,我刚出生。
而此时的唐万新意气飞扬,“德隆”经过几年的发展早已成为金融“巨鳄”。
这一年,德隆总部迁往北京。
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迁往北京无非是向外界释放出一种信号:唐万新早已不满足于做内部职工股。
毕竟,一个人的价值是创造新世界,而不是倒买倒卖。
正如京东的刘强东一样,起初在做光盘销售时,就已确定自己以后想走的路:自主发展,拥自己的个人IP。
当然。刘强东的IP是京东自营,而唐万新的资本之梦是什么呢?
产业结合。
通过资本并购,将实业和金融进行优化整合。
所以,接下来,唐万新的动作是:以德隆集团的资本做基石,收购三家上市公司:湘火炬、新疆屯河、合金投资。
从此,德隆集团的名片,也就是IP是三家上市公司。
根据企业性质而言,这三家公司都是国有产业,产业老化、管理落后,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创立之初就是为类似国有企业服务的,所以这三家公司都仅仅靠上市筹得一笔钱才苟延残喘。
唐万新的操作方法手法是:产业组合。
起初,三家国有企业像僵尸一般,但在唐万新经过改革后,三家上市公司转型为管理规范、朝气蓬勃的现代企业,变成了德隆的“三驾马车”。
从年起,“三驾马车”就撒开双蹄,在中国股市一路狂奔。
5年之内,在德隆这个大庄家的手上,3只股价全额上涨10倍以上,此时的德隆,被称为中国第一猛庄。
正是这三家上市公司股票的全线疯狂,德隆依靠的三个现金“奶牛”,一路野心直下,先后收购了金新信托、恒德证券、中富证券等金融机构。一时间,曾有这样的传言:股不在优,有“德”则名;价不畏高,有“隆”就灵,追随德隆,勇往直前。
那么,有人此时懵了,“德隆”到底何德何能,能让股票听话?让三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涨就涨?如何做到让自己公司的股票价持续走高的呢?
06:
吸血大魔——德隆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利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的;有%,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此时的德隆系在唐万新的操作下,股价一路飞涨,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不断地释放利好消息,发布让人眼花缭乱的并购公告,抬高股民对公司股价的预期
但问题是,如果一味地炒作自己,钱总会炒光,并且德隆还在疯狂并购企业。
纵观德隆的“三驾马车”都是实业领域上市公司,我们大家都知道,即使是上市公司,但实业领域由于资金回流慢,账上并无大量现金流。
所以德隆整合“三驾马车”进行改造后所带来的效益增量,无法获得股市增发资格。
这样一来,断了公司股票增发,无法有效融资,下一步并购的钱何来?
第一个办法就是:杠杆收购
大家都知道杠杆原理吗?
资本市场上的“杠杆原理”,说白了就是负债经营并购。即:
①价值4元的企业,我现在只有1元,那剩余的3元,就靠把要收购的企业资产抵押给银行;
②通过银行贷款,以及高息融资平台获得资金。即:高利贷。
正是唐万新资本之心的膨胀,一边是大举借贷,另一边是企业并购,正是由于资本发展超出市场发展的规律,唐万新甚至大肆举债时,把经营业绩不错的实业公司全部变成融资机器,最终将优质资产及拖入泥潭。
(补充:什么叫把实业公司变为融资机器?
即:为了维持上市公司护盘股价和对其他企业的并购,并购者拿出一部分现金流,再把实业公司抵押给被并购公司的母体公司。
什么叫护盘股价?
假如我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由于股票市场近期的波动和公司内部的业务调整等多方因素影响,我预期今天收盘价为56元,但在收盘前突然暴跌到45元。那我为了拉回股价并使它向56元附近靠近,我必须抽用大量现金来维护拉升股价。)
作为普通的企业家,套现走人是最优美的动作,但唐万新的目标是世界强。
一边是德隆要维持惊人的高股价,大规模产业整合,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据统计,德隆每年用于维持高股价的费用是10亿,用于融资时支付的利息需要30亿,也就是粗略一算,“德隆系”想正常运转必须要有40亿的资金保证。
一边是通过高于12%~22%的高息向民间吸收非法融资。
由于德隆之前良好的商誉,许多中小型企业都愿把千辛万苦赚来的钱交给德隆打理,最终都血本无归。
据有官方消息,浙江纳爱斯集团总裁庄启传与唐万新交好,将6亿资金交给德隆,结果是“没吃到狗肉,铁链都被带走了”。
另一方面,执著于向“金融输血”
德隆最初用天钱购得一艘航母,并将成打造成一个主题公园。中信旅游看到其资产的优良,便以5亿承包了3年的门票权,香港一家旅游公司花了1.3亿元承包了团体票的经营权,项目一次就进帐6.3亿。
但是这些钱最后去了哪里呢?
德隆把这些钱都分批投入到服务“德隆金融”的整体战略中。
07:
郎教授发飙,痛斥德隆模式
有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错,德隆系在中国股市上如此的嚣张跋扈,并且用企业“割血式”的做法,把四处借来的、融来的,纷纷投入股市,可以说很明显的把股市当成自己的“杀猪盘”,随意摆布。
就在唐万新最得意之时,竟没想到香港的一位金融人士郎咸平把“德隆系”的操作模式光裸裸的放在聚光灯下,一时间,中国股市一片哗然。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的中国现状:
年以来,我们国家是个计划经济国家,支撑国家经济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我们打开国门后,这场人民基于自由创造的变革,导致了乡镇企业的意外崛起和私营经济的觉醒。
在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压力下,国有企业不断以“放权让利”的方式在进行改革。但始终把产权问题悬置起来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节节败退。
建立资本市场以后,基于民众对股市的狂热,国家把国有企业的拨款改成了贷款,贷款转成了股份,最后一股脑的卖给了资本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股权分置之状。
股权分置,是按照上市公司股份是否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说白了,就是今天在股市的二级市场中,被交易的常规股票;非流通股,则是国有股和法人股,这些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
德隆通过大量购买这些国有股和法人股,实现了对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如果以现有的眼光来看,非流通股不能交易吗?
但是,基于当时所有的国有上市公司都握有一部分没有流通的法人股,购买这些股票的成本远远低于二级市场。
这是历史的客观性造成的,再加之国有上市公司某些人的“自私”,非流通股也涌入了市场。
这时,德隆看到的机会,也抓住的机会,通过非流通股的大量收购逐渐取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并通过制造并购、重组等投资性的的利好,呼而抬高股价,并通过非法融资的资金和实业调取的资金,在自我“输血”之后,推动股价的上涨,最后在二级市场非法获利。
此时的德隆船涨帆高之时,突然遭到郎咸平的炮轰。德隆的股价内幕像一个光裸裸的人“一丝不挂”的站在众人面前时,别人一下子认清了“德隆”的丑脸嘴。
“三驾马车”一下连续三连跳水,大盘从此一振不蹶,从而进入4年多的休眠期。
冯梦龙有诗曰:“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这时,德隆进入了中国监管部门的法眼,德隆模式被贴上黑幕、黑心庄家、金融巨鳄等标签。
而这时的唐万新自觉不如,但是此时的他早已无力回天,但为了避免德隆帝国的覆灭,他抽完所有旗下实业公司的“血”,以“输血”的方式撑高价护盘,
他从股市中吃的一个个“钱馒头”,这时在一一的还给市场,而且还被重伤了一拳,吐出了所有的“福利”后,又被迫贴上了更多的资金。
到了年,德隆看似像一头牛一样奋力前进,但身上已伤口遍体,此时的德隆用尽所有的力量“飞奔”起来。
这一年,每2个月,德隆就有一个数十亿乃至百亿的项目启动,也正是这一年,唐万新当选为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并向媒体高宣道:“在未来3年,德隆要进入世界强,并控制亿的资产,拥有多家企业和30万员工,涉足20多个领域。”
在外人眼中,德隆俨然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中最大的民营经济体。
但现实是,年的第一场雪是如此的寒冷。
08:
德隆再也“隆”不起来了
时间进入年,德隆几乎已经得不到新进的资金。这头“金融巨鳄”在最后的时间里,忍着巨痛痛哭着,加之唐万新家庭的变故,唐万新白天组织资金调度工作,晚上宴请讨债大军,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左右。
年,德隆资金链马上濒临崩溃,加之国家宏观调控的加紧,政府在钢铁、水泥等行业采取了“收缩银根”的措施,直接减少了对企业的贷款,而德隆所涉及的几大行业都位列其中。
这次致命的金融调控政策,对于德隆来说,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个稻草。
不久前,众多讨债人疯奔至德隆北京和上海总部,有人面露凶光说:“这次一定要抓到唐万新”。
09:
德隆终于倒下了
“如果有今日,何必当初”。
如今的德隆,最终的结局成了一场全民埋单的悲剧:“三驾马车”被瓜分,资产剥离;旗下众多的信托、证券、金融公司相继被停顿和关闭;众多债权银行及委托德隆理财的上千家大小公司损失严重。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决定由各地财政对个人投资者进行保护,仅新疆一个地方财政就拿出了13.8亿。
后面的事,我想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其实,我们在总结中国股市出现的“败笔”后,尽多的精力是集中在它的教训上。
唐万新是中国股市场曾经翻云覆雨的人,但在“三驾马车”跳水后,人们对其德隆的失败:
有人认为,唐万新是负债经营的信奉者,随着“德隆系”产业的扩大,德隆必须依赖大量银行贷款才能维持资金链,支持他的战略发展;
也有人的观点是:这种靠财务杠杆进行收购的运作模式,玩的是上世纪60年代非常著名的资本游戏,而这种以小博大的背后却是极度不确定性的风险游戏。
还有人的观点是:唐万新的失败是对宏观政策的判断失误。
其实,以上观点,我认为这也是德隆覆灭的一个原由。
自年以来,房地产经济的强势崛起,引发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业领域对能源的激烈争夺。
年,管理层开始重点清查进入这些行业进行盲目投资的民营企业。
按照央行规定,对于过热行业进行降温,主要就是从信贷方面进行限制。
针对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德隆实业与金融捆绑式的产业结合优势互补一下子反而成为各个企业间相互牵制的“粗线”,只要国家再收缩政策调控,“德隆”如各个木条组成的木偶一样,全身骨散。
但现实是,国家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出现民营集团大过于国有企业的规模。
故而北京方面一动手,德隆再也“隆”不起来了。
故而对德隆的退场,我还是那句话:对于风险没有心存敬畏。
记得《查理芒格传》中所发生的所罗门危机正是与德隆的覆灭如出一撤。
盛极必衰,似乎没有谁能逃脱这个命运。即使是神也不可以。
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人为什么都是“没钱之人?”究其本质是你对钱心生敬畏,你知道自己钱太多会惹上麻烦等等,同时我们也从“唐氏兄弟”身上看到所谓的有钱人:如果抵御不了太多的诱惑,总是渴望以“另类手段”挑战国家红线,一旦把握不住,就会灾难临头。
查理芒格曾断言说:“一个名叫长期资本管理的对冲基金,最终因为对自己的杠杆交易模式过于自信而遭受到了溃败,虽然他们的主要成员平均智商都”。
最后,我们为什么穷?就让这句话来解释:
聪明而勤奋工作的人们,未必不会因为过度的自信而犯下灾难性的错误。因为,他们往往以为自己拥有超人的才华和方法,而给自己选择了更复杂的航线,但最终却在这个更复杂的航行中触礁。
写在最后的话:不论你是身价过亿,还是资产过亿,我们心中都有一根“红线”,如果有一天你不受红线的束缚,一旦“任我行”。那么,万贯家财只会消失在茫茫黎明前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