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奇葩说该不该阻拦妈妈追星养孩子是一种体验 [复制链接]

1#

提起追星,我们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女孩子。

她们是热情的,也是疯狂的,为自己热爱的人到处应援。

但有一天,如果你的妈妈也成为了这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办?

第7季《奇葩说》第五期的辩题就是:妈妈追星不着家,该阻拦吗?

双方就此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正方认为,应该阻拦妈妈追星,尤其在妈妈已经不着家,处于这种疯狂状态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让妈妈刹车。

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喜欢一个明星,或是他饰演的一个角色,那么其实并不可怕。

但如果妈妈的追星已经上升到了盲目崇拜和排他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及时阻拦。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妈妈喜欢海绵宝宝,但爸爸却喜欢蟹老板,妈妈不允许爸爸喜欢蟹老板,这就是排他。

疯狂追星的本质就是排他盲目,他们不能接受更大的世界。

比排他更恐怖的是极端榜样,当一个母亲可以为追星不着家的时候,那么孩子会是怎样的?

大家都知道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大,对于子女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

当父母疯狂追星时,他们的子女是不是也会有样学样?

他们还未建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不是会变得极端、扭曲?

对此反方却也有话要说,反方认为不应该阻拦妈妈追星。

妈妈的生活里不该只有孩子,只有奉献,她们也同样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妈妈去追星不但不会影响子女,反而会促进家庭和谐。

试想一下,当妈妈没有追星时,她们是不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家庭上?

当妈妈的重心全部在家庭时,势必会引发一些家庭矛盾。

可如果妈妈去追星,她们的精力将会被转移,在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满足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

妈妈给我们的形象总是过于沉重,为什么烛光中可以有妈妈,灯牌中就不可以有妈妈?

男人至死是少年,女人至死也是少女。

当追星女孩成为妈妈

《奇葩说》这次的辩题看似有些好笑,但其实这也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

都说追星不分年纪,广场舞已经满足不了这些阿姨们了,一位57岁的阿姨为追星跨省打卡。

而阿姨这一举动,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有人觉得这位阿姨的行为难以理解,但也有人觉得阿姨的行为值得佩服。

不管外人怎么说,这位阿姨自己却是很开心,她表示自己想重新体验一次年轻时候的疯狂。

而另一位追星妈妈就厉害了,她就是时代少年团成员贺峻霖的妈妈。

贺峻霖的妈妈年轻的时候就是一名追星女孩,更曾经是马天宇成都后援会的会长。

贺峻霖小时候,还被妈妈带去参加过马天宇的粉丝见面会。

即使贺峻霖现在16岁了,甚至也成为了一个艺人,但他的妈妈却依然会给马天宇接机。

不少追星女孩调侃贺峻霖的妈妈是追星鼻祖,希望自己也能像贺峻霖的妈妈一样,多年后带着孩子一起去追星。

追星和我们其他很多爱好一样,都只是妈妈们寻找自己的方式之一。

妈妈也需要自己的生活

妈妈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兼顾工作,她是温柔的、强大的、无所不能的。

可除此之外她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

我们又凭什么让妈妈克制隐忍呢?只要不过度疯狂,妈妈可当然可以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了。

在《请回答》中,东龙的妈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家里大家总是叫我东龙妈妈,可是在公司大家却会叫我的名字。我不喜欢别人叫我东龙妈妈、大龙妈妈,我有自己的名字,我叫赵秀香。

现在我退休了,接下来的人生就只剩下东龙妈妈,这个名字了。

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自从有了孩子,我们渐渐地忘了自己是谁,被记住的永远是我是小糖果的妈妈。

似乎小糖果的妈妈这个名字,才是我真正的名字。

养孩子应该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种牺牲,在妈妈这个身份之前,我们首先是一个人。

我们当然可以拥有自己的爱好,即使那是追星。

虽然追星不用被阻拦,但妈妈们也要学会适度,就和《奇葩说》的*执中说的那样。

妈妈可以追星,但前提是理智的,追星不应该是排他、极端的……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遗传。

研究发现:家长的说话、行为、甚至是思考方式都会被孩子模仿,这种模仿是无意识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如果你认为你某一个行为不妥,或你不想让孩子也做同样的事情。

那么你就要学会克制自己,毕竟孩子模仿大人时并不会区分好坏。

子女就是父母追的最辛苦的那颗星星

提起妈妈,我们的第一印象总是伟大无私,甚至有些沉默的……

这些和追星女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们很难想象妈妈追星的样子,她们也会为爱豆疯狂应援吗?

虽然我们现在成为了一个个妈妈,但我们曾经也是一名少女。

我们曾经也有自己热爱的人和喜爱的事,只是妈妈这个角色让我们变得成熟稳重起来。

我们把我们对明星的热爱转移到孩子身上,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